目前分類:童軍歌曲 (50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雖然臺灣團康活動稱這首為瑞典滑雪歌,但實際上跟瑞典沒什麼關係,歌詞也不是敘述滑雪,整個傳承下來,真是天大的誤會。原歌名Once An Austrian Went Yodeling,中文翻譯是從前有個奧地利人唱約德爾調,什麼是約德爾 ( Yodeling ) 調 ??根據維基百科對Yodeling的介紹,是一種伴隨快速並重複地進行胸音到頭音轉換的大跨度音階的歌唱形式。產生一串高-低-高-低的聲音。這種利用人聲的演奏技巧在全世界許多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所以這並不是滑雪歌,目前雖不能確定來自那個國家,但在原本歌詞上沒有一點牽扯在瑞典或滑雪的內容,頂多是日本人自創的滑雪歌,因為原先歌詞 Tra-la-la-la-la-la-la,是在省略英文原文下的內容;而源自瑞典民謠,也僅是日本人說說而已,目前並有找到相關證據。在日本另有山のごちそう的譯名,這部分亦有找到影片。2016.02.181補充,此首歌原曲確定為奧地利民謠Und jetzt gang i ans Peters Brünnele,以下紅字資料皆為後來增添

 

 


1.
Und jetzt gang i ans Peters Brünnele, und da trink i an Wein,
und da hör i an Guggu aus der Moosbuden schrei'n.

Refrain:
Holdria, holdrio, holdria, holdrio, guggu,
holdrio, holdria, holdrio, guggu,
holdrio, holdria, holdrio, guggu,
holdrio, holdriaho.

2.
Und der Adam hat d'Liab erdacht und der Noah den Wein,
und der David den Zitherschlag, 's müssen Steira gewesen sein.

Refrain:

3.
Kauft's mer ab mei schön's Büchserl, kauft's mer ab mein grean Hut,
kauft's mer ab mei schön's Diandl, weil i einrück'n muass.

Refrain:

4.
Hab an Schatz gedacht, hab ihn gern gehabt, hab geglaubt er liebt mi;
hab i nachgfragt, hat er zwölf gehabt, und die dreizehnt' war i.

Refrain:

5.
Zwischen Ostern und Pfingsten, ja da geht der Schnee weg,
und da heirat' mei Diandl, und da hab i an Dreck.

 

 

Und jetzt gang i ans Peters Brünnele  

 

沒想到多年來還可以增添資料,並確認真正來源。現在連歌譜都有了,再說沒資料所以不會唱正確版的就說不過去了。當然要大家唱原文是過於勉強,但請先正名這是奧地利民謠,而不是滑雪歌甚至是來自瑞典的歌曲了。

 

Once an Austrian went yodeling

Once an Austrian went yodeling

On a mountain so high.

When he met with an avalanche,

Interrupting his cry.

            CHORUS:

            Hol....eeee...aaah...

            Holaray he he ah,  holaray  cukoo...   

            Rumble!  Rumble!

            Holaray he he ah,  holaray  cukoo...

            Rumble!  Rumble!

            Holaray he he ah,  holaray  cukoo...

            Rumble!  Rumble!

            Holaray  he  he  ah  Ho!

( 可自行創作,起碼六段,可參考 網站一網站二 )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幼女童軍晉級歌,應該是由Jesus loves me slide show with ( Jesus loves me )重新編曲而成。有些歌曲並不太容易找到源出歌曲,就如同アブラハムの子跟原曲Father Abraham關係一樣,要從很多方面去判斷。特別當自己音樂素養也不是很夠時,要查覺兩者間的相似度有多少,來判斷是類似還是改變是有點困難。就幼女童軍晉級歌這首而言,並未註明詞曲者,所以大頭依旋律來做判斷,有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Jesus loves me slide show with改編而成。

 

 

 

Jesus loves me  ( 1860,Anna Bartlett Warner )

Jesus loves me! This I know,
For the Bible tells me so.
Little ones to Him belong;
They are weak, but He is strong.

"Yes, Jesus loves me!
Yes, Jesus loves me!
Yes, Jesus loves me!
The Bible tells me so.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也是日本曲,而且跟上一篇打旗語的原曲 箱根八里,同是瀧 廉太郎作品。雖然也跟打旗語一樣,是大頭寫文錢很陌生的童軍歌曲,不過卻是不少北部伙伴很耳熟的一首歌曲。這首翻唱曲中文部份,是由童軍前輩 劉元孝先生作詞,也是訓練時比較會學到的童軍歌曲。

 

 

 

花 ( 1900。武島羽衣 作詞,滝廉太郎 作曲 )

春のうららの 隅田川
のぼりくだりの 船人が
櫂(かひ)のしづくも 花と散る
ながめを何に たとふべき

見ずやあけぼの 露浴びて
われにもの言ふ 桜木を
見ずや夕ぐれ 手をのべて
われさしまねく 青柳(あおやぎ)を

錦おりなす 長堤(ちょうてい)に
くるればのぼる おぼろ月
げに一刻も 千金の
ながめを何に たとふべき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很道地的日本曲 ( 1901,中唱歌 ),是日本中學時會教的歌。而打旗語這首歌,對絕大多數伙伴而言,是相當陌生的,就跟時錶定方位一樣,算是蠻特殊用途的童軍歌曲,是少有機會傳唱的。但這首翻唱曲就是童軍前輩 方純青伙伴作詞了,只是全部所看的中文資料,沒有一處是寫翻唱自那首歌,頂多寫源自日本童謠而已,找原曲真的花了不少氣力。
 
 
 
 
 
( 鳥居忱(まこと)作詞・滝廉太郎作曲 )
 

箱根の山は、天下の嶮

函谷關も ものならず

萬丈の山、千仞の谷

前に聳へ、後方にささふ

雲は山を巡り、霧は谷を閉ざす

昼猶闇き杉の並木

羊腸の小徑は苔滑らか

一夫關に当たるや、萬夫も開くなし

天下に旅する剛氣の武士(もののふ)

大刀腰に足駄がけ

八里の碞根踏みならす、

かくこそありしか、往時の武士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原是法國民謠,不過並不知道到底法國是那一首歌,在日本相關資料很多,但都只寫到這是一首法國古曲而已。而跟晚會 ( 遠き山に日は落ちて ) 這首歌一樣,都是日本童軍在營火時會運用的歌曲,同樣也只有日本跟臺灣,會將晚會、餘燼這些營火用歌曲,與小隊峇、三條諾言、極偉的貝登堡等歌,當成童軍活動專用歌曲。因為找不到法國原曲的名稱,只能放上日本的一日の終わり燃えろよ燃えろ、星影さやかに,與我們的餘燼。如果有機會聽到法國原曲,會馬上補上~~



一日の終わり ( 串田孫一 作詞 )

星かげ さやかに
 静かに ふけぬ
  集いの喜び
   歌うは うれし

名ごりは つきねど
 まどいは 果てぬ
  今日のひと日の幸
   静かに 思う

星かげ さやかに
 静かに ふけぬ
  集いの喜び
   歌うは うれし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是由捷克作曲家Antonín Dvořák ( 德弗札克 ) 於1893年,在美國所作的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 ( 自新世界交響曲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 ,其中以黑人靈歌為基調的第二章節部分。在中文歌曲亦有念故鄉的歌名與歌詞,童軍前輩 方純青 先生所填詞的 歡樂在今晚 (但一般人習慣稱為晚會歌 ),主要是翻譯日本的遠き山に日は落ちて詞義內容。這首旋律也常被拿來當成下課的鐘聲,但被當成童軍活動歌曲的,除了日本外,就是臺灣的童軍運動了。( 因為本來就是交響樂,並沒有歌詞,放完整部分一起聽 )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軍前輩 方純青 先生今年高齡91歲 ( 相關新聞 -- 慶百年9旬老童軍現身 ),與先前介紹的另一位前輩 劉元孝 先生相差三歲 ( 劉老師今年94歲 ),是國內兩大資深童軍服務員。這兩位前輩的背景都很類似,都曾留學日本,也都在當地參加童軍活動過,所以國民政府來臺後,童軍方面的很多事務都有賴借重他們兩人的能力。特別是在童軍歌曲部分,至今會運用到的童軍歌曲,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他們的專才與經歷,從日本引進到臺灣。

 

劉元孝先生自日本翻譯的童軍歌曲,目前確認的部分有小隊峇三條諾言對國家盡本分極偉的貝登堡背囊雖重等;而方純青先生,則是晚會餘燼、神秘的森林、打旗語、時表定方位等。以上是可以確定的部份,還有一些未確定的作品是需要確認的。歌曲中,有些雖然不是日本童謠或歌曲,而是來自國外,但因為這兩位前輩的因素,所以旋律與詞意,皆來自日本童軍活動歌曲,所以基本上還是定位為源自日本。

 

只是因為歷史與政治的關係,讓這樣的隱瞞出處問題發生。臺灣曾經在民國40年至80年間,禁止日本語言與相關文化公開傳播,所以很多一聽就知道日本曲的歌謠,硬是被國內的詞曲家改成作曲者不詳或佚名,於是變成很多本就來自日本的童軍歌曲,作曲者都被改成佚名,而作詞者也都變成劉、方兩位前輩,事實上,他們在作詞這部份,應該稱為譯詞、配詞或填詞,因為歌曲字面涵義的原創作者並不是他們。過去是歷史的因素,現在我們了解這個狀況,更該秉持童軍誠實的精神,告訴伙伴,這些歌曲源出自哪裡??實際上的作詞者又是哪位??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雖然名為印地安歡呼,不過實際出處目前找不到,只知道美國境內比較流行,還有相關的流行音樂引用。這部份的資料無從考證,也可以從相關歌名上得知,幾乎整條歌的每段歌詞,都可以當作檢索用的歌名與關鍵字,然後版本一堆,所以溯源這部份就不太想查了這篇文章主要介紹各種版本的內容,以及比較常見的歌詞~~

 

 

Fee.
Fee Fly.
Fee fly Flow.
Kum a lotta, kum a lotta, kum a lotta vee sta.
Oh no, no not the vee sta.
Hex a meeny hex a meeny oh walla walla meeny Des a meeny heya meeny oh walla wa.
Be bill oaten scoten bo bo be de dotten.
Bo bo be de dotten.
Bo bo be de dotten.
Shhhhhhhhh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首Zum Gali Gali是美國猶太歌曲 ( 相關文章參考 In our small garden ) ,原先在張慶三先生所編唱和跳全集中,註明這首歌是巴勒斯坦民謠!! ( 這是收集劉元孝先生之前所建立的資料 ) ,巴勒斯坦與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可以說是世仇,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以地緣關係,都在同一地點沒錯,但語言可不同。故大頭判斷,應該是猶太民謠。這首歌,也翻唱成臺語相當有名的童謠 一隻牛欲賣五千塊 ( 施福珍 作詞 ),是相當有名的囝仔歌,很多臺語歌都要來上一句 ( 也才一句 ) 。

 

Zum Gali Gali

Zum gali gali gali,
Zum gali gali,
Zum gali gali gali,
Zum gali gali.

The pioneer is meant for work,
Work is meant for the pioneer.
The pioneer is meant for work,
Work is meant for the pioneer.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首行義以上伙伴很喜歡用的歡呼,不過從來沒聽過有人歌詞唱對,自然也沒人知道原曲為何,連寫相對應的音譯歡呼也沒辦法,比J J KO LE 的認知還糟糕。故大頭沒辦法打上相對應的中文歡呼名稱,但伙伴只要點入影片一聽,就知道是那首歡呼。

 

 

Boom Chicka Boom

I said a Boom Chicka Boom
I said a Boom Chicka Boom
I said a Boom Chicka Rocka Chicka Rocka Chicka Boom
Uh huh
Oh yeah
One more time ______ style.

Janitor Style:

I said a Broom Sweep-a Broom
I said a Broom Sweep-a Broom
I said a Broom Sweep-a Mop-a Sweep-a Mop-a Sweep-a Broom

( 歌詞可衍生很多,可參考Boom Chicka Boom Song  )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曲源自英國 Back to Gilwell ( 回到極偉園 ),極偉園木章訓練時所用歌曲,相信這部份有不少伙伴已經知道,但想必不知道詞源是來日本童軍歌曲 懐かしの森へ,後才由劉元孝先生翻譯填詞,才變成目前的小隊峇歌詞內容。目前國內翻唱的童軍歌曲,很多都來自日本,不管曲調是否也源自日本,但其歌詞絕大部分都是意譯日本翻唱的歌詞。

 

Back to Gilwell

I used to be a Beaver, And a good ol' Beaver too,

But now I've finished Beavering, I don't know what to do,

I'm growing old and feeble, And I can Beaver no more,

So Im going to work my ticket if I can.

CHORUS:

 Back to Gilwell, happy land, I'm going to work my ticket if I can.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伙伴都會唱這首歌,但很少人知道這首歌原來也是宗教歌曲,就算有該宗教信仰的伙伴也不一定知道。榮譽在我心 ( 歸船 ) ,這首歌的原曲是 With Jesus in the boat With Christ In The Vessel,國內的教會翻唱成 有主在我船上,其中文歌詞跟榮譽在我心的歌詞相差不遠,想必又是直接借用。

 

 

With Jesus in my boat I can
Smile in the storm X 3
With Jesus in my boat I can
Smile in the storm when I’m sailing Home
When I’m sailing Home X 2
With Jesus in my boat I can
Smile in the storm when I’m sailing Home.

With Jesus in my boat I can
Smile in the storm X 3
With Jesus in my boat I can
Smile in the storm when I’m sailing Home
When I’m sailing Home X 2
With Jesus in my boat I can
Smile in the storm when I’m sailing Home.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是日本直譯歌曲,跟極偉的貝登堡一樣,都是童軍前輩劉元孝先生,因為他的日學背景,將原來再日本童軍傳唱的一些歌曲,引進臺灣童軍活動之中。因為歌詞意涵可說是跟日本相同,故稱為直譯歌曲。原名三條誓詞,亦是可以男女童軍共用的童軍歌曲。至於原作曲者,目前的資料顯示,是義大利作曲家Umberto Giordano所做~~

 

そなえよつねに ( 堀内敬三 作詞,ジョルダーノ 作曲 )

1 三つのちかい 名誉かけて ボーイスカウト
  おきてまもり 人のために 備えよ常に

2 強き体 かたき心 ボーイスカウト
  築きたてて この世のため 備えよ常に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童謠是由劉元孝老師填詞,據信是泰國民謠,不過因為歌曲源頭只追溯到美國,所以這部份還有待考證,但以動物原本生活環境來看,大象是生活在非洲與亞洲兩地,不太像是美國的民謠。另外還有首中文歌名 大象玩皮球,比較常聽的英文歌名還有One elephant went out to play。而這首歌也是Skidamarink電視臺裡常聽到的歌曲,可見其普及程度。

 

One elephant went out to play,
Upon a spider’s web one day。
He had such enormous fun,
That he called for another elephant to come!

2, 3, 4, 5…

Or as a group action song: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曲原本也是聖歌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後被翻唱成各國歌曲,臺灣除了由劉元孝老師所填詞,童軍伙伴比較熟悉的對國家盡本分 ( 榮譽歌 ) 外,也還有野餐為名的中文歌;日本一樣有讚美歌312番いつくしみふかき星の界よ( 杉谷代水作詞 )、星の世界(川路柳虹作詞 ) 有好幾種相同語言中卻不同歌詞的唱法,算是一首運用蠻廣泛的原宗教歌曲。本篇文章,另外附上瑞典Vilken vän vi har i Jesus、印尼的Yesus Kawan Sejati、美國的When this bloody war is over相關影片。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 作曲:Charles C. Converse, 1868/作詞:Joseph M. Scriven, 1855)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all our sins and griefs to bear!
What a privilege to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O what peace we often forfeit, O what needless pain we bear,
All because we do not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Have we trials and temptations? Is there trouble anywhere?

We should never be discouraged;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Can we find a friend so faithful who will all our sorrows share?
Jesus knows our every weakness;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Are we weak and heavy laden, cumbered with a load of care?

Precious Savior, still our refuge,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Do your friends despise, forsake you?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In His arms He'll take and shield you; you will find a solace there.

Blessed Savior, Thou hast promised Thou wilt all our burdens bear

May we ever, Lord, be bringing all to Thee in earnest prayer.
Soon in glory bright unclouded there will be no need for prayer
Rapture, praise and endless worship will be our sweet portion there

 ( 中文翻譯歌詞解釋 谷區國語浸信會 - 恩友歌 )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賣相不好,沒有市場』是我的結論。想寫這篇是源起『台灣童謠之父 施福珍』的文章,其中有提到臺灣囝仔歌沒落的可能原因,是所謂國與化的推行,但我覺得其中語言政策不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為語言本身是一種生活,歌唱也是其中一部份,生活所需的並不是禁止就可以扼殺的,要不然一些臺灣歌謠不會歷經日本與國民政府相繼臺語禁止運動後,還能留存下來。

 

簡單說,一首能流傳下來的歌謠,是有口碑,口耳相傳才會保留下來的,就很像是商品的形象。大凡一件商品的形成,都需經過原料生產 ( 農場 ) ,物品加工 ( 工廠 ) 與販賣途徑 ( 市場 ) 三個過程,在所謂兒歌、童謠、囝仔歌這部份,不管是所謂的國語、台語或客語,臺灣都不是很重視兒童音樂這領域。推行國語化的政策,雖然在檯面上會抑制發展,但只要有好的人才一直譜曲寫歌,就會有相對應的市場能流通。但臺灣一向缺乏作曲人材,很多歌都是翻唱,特別是臺語歌,早期幾乎都是日本曲風,這樣的歌的價值性就不高,因為那是別國的音樂。國語當然也有很多,但比例沒臺語高。

 

原料如果不是自產,那加工的手段好,也是有辦法讓其變成很像我們的歌,持續傳唱不己的。早期李叔同的送別與憶兒時,有多少人認為曲調是外國來的??以現在的例子,如果不是因為早知道來自韓國,有多少人在聽到王彩樺的保庇後,會覺得有這麼台的歌呢??所以作曲不行,那作詞這部份來努力也行,音樂無國界,總有些外國曲會感覺很像我們的曲風,但這需要有選曲的功力。而選好翻唱曲後,如何填詞讓其有賣相,更是工夫。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德國童謠Bienchen Summ Herum,依然被翻唱成小蜜蜂,而且還是原汁原味,從原曲直譯歌名過來的。不過這也是廣義上的德國童謠,因為照國外研究資料顯示,這是目前隸屬捷克的波希米亞 ( Bohemia ) 地方古謠,後經德國音樂家 ( 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  填詞在歌曲出現的時候,正隸屬奧匈帝國的一省,且德國與波希米亞的曲風相近,所以這首還是算德國童謠。

 

Biene or Summ, summ, summ ( 創作於1843之前 )

Summ, summ, summ!
Bienchen summ herum!
Ei, wir tun dir nichts zu leide,
Flieg nur aus in Wald und Heide!
Summ, summ, summ!
Bienchen summ herum!

(原曲起碼有三段,只貼第一段)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以為寫這類的文章,只要YOUTUBE打上關鍵字,找到相關歌曲,然後資料一樣GOOGLE關鍵字,就可以出現一篇,但事實不然。寫到現在約20篇的音樂文章,平均每篇花費至少四小時,有些寫著寫著,忽然又找到新的資料,又會多少一兩個小時,不知不覺中,變成最耗費時間的一個文章系列~~

 

有部分原因是出在於大頭做事的態度,有隱藏性的求完美性格,當很專注的要完成一件事時,不知不覺會要求自己很多,說白點,是事實與否很龜毛。本就是很喜歡歷史求證的大頭,面對於這龐大音樂歷史的溯源工作,不知不覺陷入啟中,不可自拔。雖然說找資料也找的很歡樂,因為常常都有新發現,多多少少補上以往在音樂素養上的不足。往往一篇五百字的音樂文章,可能得閱讀十倍甚至百倍的資料來考證,這樣求證的準備工作,起碼就花上三個多小時~~

 

而當開始寫文章時,又得為適合放上那些音樂影片大傷腦筋,往往要挑一部,就得看過十倍以上的影片與聆聽,才能確認哪些音樂與內容是文章所需要的。大部分影片都能嵌入分享,但也有不少很喜歡的,卻沒辦法嵌入的例子,附上連結當然也行,就只是少了那麼一點感覺而已。有時想給讀者更多資訊,影片越找越多,也越替自己找麻煩,最怕的是已經確認到是源出美國了,不小心又多找一部影片說是應該源出摩洛哥的,那前面的文章又得改寫。往往一篇半小時就可以寫好的文章,又花上三小時才能完成~~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曲是德國童謠 Hanschen klein,據信是Franz Wiedemann創作,時間約在十八世紀中葉。沒聽過中文歌名與歌詞的,大概沒住在台灣甚至華人世界過,說是兒歌界的國歌也不為過。但大家都知道小蜜蜂是世界名曲,卻很多人不曉得來自德國 ( 也不會曉得居然有三種起碼的小蜜蜂版本 ) 。原曲是描述漢斯 ( Hanschen ) ,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男孩與奇妙旅程的故事 ( 內容來源 幼いハンス ドイツ民謡 歌詞・日本語訳と試聴 ) 。因為其旋律簡單易記,常常被用來當成樂器學習時,第一個記誦曲,但也因為太基本了,通常音樂考驗委員不接受只吹小蜜蜂的伙伴

 

Hänschen klein

 

Hanschen klein,ging allein,
in die weite Welt hinein;
Stock und Hut stehn ihm gut,
er ist wohlgemut.
Aber Mutter weinet sehr,
hat ja nun kein Hanschen mehr,
Wunsch dir Gluck, sagt ihr Blick,
kehr nur bald zuruck!

(第一段歌詞,目前共衍生三段)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童軍營火結束後所用的晚禱,旋律源自於美國軍隊,吹奏時意指熄燈,國內軍隊就寢時也會放送。創作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1862年,又稱巴特菲爾德搖籃曲、Butterfield's Lullaby。世界各地童軍則是在關閉營地、或結束營火時運用,以代表這一天整個活動已經結束。

 

 

Day is done

gone the sun,

from the lake,from the hill,from the sky.

All is well,safely rest,

God is nigh.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