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想閱讀之餘花點時間寫心得,來證明自己有看書而已,沒想到居然有人對我的文章有興趣,而且還提出問題,讓我受寵若驚。老實講,對於這系列文章,我真的繼續拖搞下去的,畢竟這還是有台自己的電腦,可以在夜深人靜的情況下,好好的一個人面對螢幕,來慢慢斟酌自己的文字與想法。但目前我只有智慧型手機而已(不能用部落格),在外頭上網也常常沒有心思寫比較有深度的內容,所以雖然響第一時間回復,在種種原因下,還是拖到現在才回復。
在推薦書之前,我先分享我選書的幾個原則,一、盡量選擇圖多的,特別是有事件系統各類分析圖解的為佳,讀這些別人整理好的表格,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所謂綱舉目張,先記住各類重點,會比自己慢慢從文字中來分析整理好;二、先挑自己有興趣的人事物,再慢慢從這些人事物延伸出去,去了解其相關的內容,好比說從暗殺的角度(從劍心的原型人物--河上彥齋),去認識四大人斬,再由這四人,去了解幕府與各藩間的對立關係,以及一些有名的暗殺事件,然後在繼續延伸下去;三、不求甚解,盡量加快自己閱讀的速度,因為每本書的內容都僅代表某一方面的觀點,對於內容要有一定懷疑的態度,所以不必強記,只要略為了解就好,這樣才有辦法去從各角度去看歷史,雖然說早有定見與立場,但還是盡量以這樣的原則來看書。
對於日本歷史的了解,不諱言還是起於電玩--信長之野望,為了想多了解這些人的生平,讓自己可以更投入遊戲的世界中,所以就一直涉獵相關的作品。從早期網路沒那麼方便,到圖書館借書的習慣也是20幾歲以後的事了,除了光榮本身對遊戲人物都有不少圖片與文字介紹外,最主要的知識來源是後來引進台灣的大河劇,最先看的大河劇,也是引起日本觀眾看歷史劇的伊達政宗,後來也陸續看了秀吉、毛利元就、織田信長、武田信玄、葵三代,對於日本戰國的認識程度,是比幕末早且深入許多。重點來了,也就因為對戰國歷史很熟悉,所以要理解幕末的歷史也相對容易許多,簡單說,幕末維新政府軍就等於關原之戰的西軍,德川幕府就是東軍,整個幕末的演變,就是近三百年後,原西軍陣營的復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