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提過,相同類型以捷運當移動方式,所做城市裡頭的大型分站活動,前年臺北市第七次童軍大露營是四天,每天約1000人次上下(因為有營地活動),其工作人員有90位是基本的工作組員,然後包含來支援的近150位。高雄探索MRT同樣是每天1000人,結果工作人員拼死拼活才達45位,然後這其中還包括10位左右的定點支援人員,與五位算後勤與行政支援的主任校長,核心人員約30位。差不多大小的活動,經費上差一大截,人力上也差一大截,很多計劃到後來都變成無法控制,就是因為根本沒有額外的人力可以去做,說的更白點,有太多的工作根本分不下去~~
北七活動時,大頭就是擔負人力最吃緊的職務,一個人負責60人的活動,那時就很不爽了,要我一個外地來的伙伴,去一個從來沒去過的貓空,負責四天的活動,然後是到了營地,才知道原先規劃的組別已經被調動,前面準備的各類資料完全沒用。這次的經驗,其實已經讓我用慎重的態度,去設計高雄探索MRT活動,去評估該有的人力資源。臺北的活動是以小隊為主,都有該團服務員帶領,還是需要這麼多人力。高雄探索MRT最後是以團為主(原先計畫還是希望以小隊),每團很有可能才一個服務員,以每40個人設計一個分站活動的基準來算,1000人的活動需要25站,每站起碼兩個人互相照應,然後加上一些後勤行政支援,與各大分區的負責人約10人,最初的預估是起碼60人,希望多多益善,可以達80人以上,結果最後只有45人左右,然後還被嫌多....
後來是縮成16站,總人數不變,但有些站像高雄遊港輪,每趟240人次,參觀型的活動,用4至6位工作人員即可負擔;國際機場120人次,用3位;中鋼120人次,用3位(這活動到最後沒辦成,我被學校主任的辦事效率補了一刀);如果各站能多塞人,當然就盡量多安排,但都不想給經費的狀況下,有多少是可以安排的活動??免費的生態導覽,也多是40人為上限,然後服務人力就是這麼少,不然原本也是以用比較少的預算,安排區域性的追蹤活動,但還是要錢(事實上是連這部份的錢都不想給),然後人力上如果還是原先兩位,那安全問題就很難兼負,因為這兩位,光是基本路線上的把關就很吃緊了,哪裡還有人力到各點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