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寫童軍歌曲文章系列,就一直沒好好表達過為何會想經營這領域的原因,是因個人覺得,如果這是往對的方向走,於是有時沒必要去在乎別人的想法,等時機成熟之時,他們自然就會明白為何堅持的用意。但經過這兩次在活動企劃與領導初級班上堂講課的過程,及聽完副秘書長文鑫大哥所講的「世界童軍青少年活動政策」課程之後,是覺得有必要來好好說明一下,為何堅持繼續走下去的原因。因為接下來很有可能讓這篇文章變成長篇大論,所以就先簡單說明兩大用意,那就是我想「讓童軍歌曲更具就教育意義,更符合青少年活動所需」以及「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讓童軍歌曲更具趣味性」,至於內文部分,就用最近比較常強調與說明的「Banaha(香蕉頌)」、「skidamarink(鈴個鈴個魯)」、「Und jetzt gang i ans Peters Brünnele(滑雪歌)」、「TUM BA(拜火歌)」、「Vista(印地安歡呼)」來做說明,論述為何這麼希望讓伙伴了了解,童軍歌曲的正確來源與意義所在。當然,一開始還是先來介紹歌曲,這次是英文版的日本童謠 -- 龜兔賽跑「うさぎとかめ(Rabbit and Turtle)」。
之前曾經介紹這首「うさぎとかめ(龜兔賽跑)」,這次讓大家聽英文的版本,主要是透過英文會讓更多人了解歌詞的含意,至於說伊索寓言中--龜兔賽跑的故事,相信很多人故事內容與其結局,但這邊要談的,是另一種對於龜兔賽跑故事所賦予意義的不同見解。前一陣子由高橋一生主演的日劇「僕らは奇跡でできている(我們是奇蹟誕生的)」,劇中大學講師相河一輝曾以動物行為學的角度,來說明當烏龜經過睡著的兔子旁邊時,為何不叫醒兔子的原因??並不是烏龜想贏,所以故意不理會然後不叫醒兔子,而是在烏龜眼中的世界,是看不見兔子的,烏龜只有一直往前走的想法而已。寫童軍歌曲的介紹文章也是這樣的想法,不是我不知道別人的批評,而是我不將這些只是為了批評卻沒拿出相對應證據來反駁的聲音當意見,不是輕視那些感覺像是兔子的對象,而是在追尋真相的路上,真的是看不到他們的存在。如果太過在乎別人的意見,進而改變原先的做法,那不就大頭不就變成伊索寓言另一個故事--父子騎驢的主角??
當初將童軍歌曲背後再加上おたく(オタク,御宅族),也包含著想要對於這領域所付出的熱情,這不是一種偏執,就如前面所提的兩大用意「讓童軍歌曲更具就教育意義,更符合青少年活動所需」以及「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讓童軍歌曲更具趣味性」,自始自終都沒改變這樣的態度。並不是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而是我希望聽到看到的,是拿著相關證據來反駁文中所寫看法,是可以與之辯論的對象,而不是只是覺得自己過去所學到的觀念與知識被否定了,在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保持同樣的想法下,成為出氣的對象而已。從一開始寫文章到現在,一直抱持的態度與說法都是,過去這些錯誤都是有脈絡可循,從一開始的資訊不發達、到口耳相傳之下會產生的失真,加上學習源頭本身就是錯誤的來源,都盡量找到相關資料與證據佐證,說明為何會造成這樣的情況,然後也明白告訴大家,我只對錯誤的事情本身提出改正的意見,並沒有針對人來評論。若真的要以人來評論,我倒認為這些在唱跳領域專注多年的前輩,本身都具有不斷學習的熱情與可接受評論的雅量,然後能與時俱進,修正過去的錯誤,提供伙伴更正確的資訊。反倒是這些旁觀者與學習者過度緊張,然後誤認我的用意而做反駁,試問這些人,有好好看過我所寫的文章與提出相關的建議嗎??
「當所謂唱跳的樂趣與開心本身,建立在錯誤的資訊與態度上時,本就不是具備樂趣與會讓人開心的事」,就如同我們對於時下年輕人常常帶領後輩一些歪歌或帶有髒話意味的歡呼時,就會想出面阻止一樣,站在錯誤的基礎上,無論上頭建立看似完美的建築,終究會因不穩的基礎被輕易擊垮,錯的不是提出意見的人,而是錯誤的基礎。搞錯歌曲來源、演唱錯誤的曲調、或用錯誤的歌詞演唱,這些都是很嚴重的錯誤,當我們知道這樣明顯的錯誤後,還要繼續傳承下去嗎??然後套一句高中行蘭、大學羅浮常反駁我們這些服務員的一句話「這是我們學長姐教的,這是我們的傳統」,那麼。在童軍歌曲或童軍這領域,服務員應負的教育責任在哪呢??
在童軍運動中,運用來自世界各地的歌曲教學,是有很多目的在,其中幾個目的是,想讓伙伴藉由歌曲來認識全世界,透過世界共通語言--音樂的交流,來更容易與世界各地的伙伴容易有共識。好比在同一個場合上,用著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與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旋律,唱著頭兒、肩膀、膝、腳趾不同的語言,然後比著相同的位置時,不就讓我們與其他國家的距離拉得更近一些??同時可以學到不同語言的頭、肩膀、膝蓋、腳趾、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說法。這是童軍歌曲所賦予的教育性之一,所以才越需要正確的資訊來源,如此才能讓這樣的教育性更明確。而如果對方會唱我們國家的歌曲,我們也會唱對方的歌曲,那是不是會對彼此更感到熟悉與親切??至於像是土風舞可以學習韻律感,增進彼此交流,帶動唱能更強化想像力一樣,歌曲在童軍中本就有其教育意義在,讓這些歌曲的資訊更完整,不就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
但要是我們服務員所傳達給伙伴的是錯誤的訊息,那是不是會害了伙伴??所以才會花了很多時間找資料、寫文章、然後苦口婆心地告訴大家,那些過去所學是錯的,而在與時俱進的情況下,我們也要把資訊更正,提升2.0、3.0版,不是嗎??還是要繼續活在過去,學長學姊這些前輩們教我們什麼,所以就該繼續教伙伴是什麼,不容一點質疑??甚至看到一堆證據之後,還得極力維護辯駁不可??那麼,又為了什麼??
個人也並非全盤這些錯誤的過去,而是認為有所謂輕重緩急,希望大家盡快或慢慢修正的。大致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知道相關訊息後希望馬上改正的,例如錯誤的歌曲來源地與明顯錯誤的歌詞與唱法;第二種是希望大家能改但沒那麼迫切,例如說帶領與教學方式,正如前面所提的,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是不可能有穩固的未來;第三種是讓大家知道歌曲發展的過程,讓伙伴去了解,並沒有要求大家改目前活動的唱法、帶法。只是別在錯誤的基礎上,自己再腦補一些錯誤的觀念,例如所謂的拜火過程...。
拿幾個例子來說明,例如「Und jetzt gang i ans Peters Brünnele(滑雪歌)」,這首是奧地利民謠,然後在源頭,也就是日本那邊開始有錯誤的情況下,一直誤傳這首歌是瑞典民謠。這個問題跟馬來西亞與印尼、瑞典與芬蘭的歌曲來源之爭不同,因為相鄰兩國可能因歷史與地緣因素,而會有來源爭議。奧地利跟瑞典差這麼遠,這樣的錯誤很嚴重。萬一某天我們跟瑞典與奧地利的伙伴交流,然後我們伙伴因為國家研習營公布說,這首「Und jetzt gang i ans Peters Brünnele(滑雪歌)是瑞典民謠,然後就這樣表演與說明的話,那麼不就因為一首歌而同時惹惱兩國的伙伴??
而像是「Banaha(香蕉頌)」,也是因為日本那邊有錯誤的版本,於是我們這邊與香港也都會唱這版本,會造成什麼情況??假設原文歌詞就有含意的話,那亂改歌詞會不會讓人側目??更別說旋律跟原曲差這麼多,而當原曲是世界名曲,就我們是怪聲怪調在演唱Banana,世界各國的伙伴是否對於我們的音樂教育感到質疑呢??大頭再怎麼教學宣導,都比不上前輩、國家研習營與地方童軍會的影響力,所以就得更大聲疾呼,別再亂唱了,不是嗎??
至於說是否該將「Und jetzt gang i ans Peters Brünnele」稱為「滑雪歌」?? 這邊是視當初創出如此簡單歌詞,是當時的日本童軍為何更容易讓伙伴學習的一種手段,也就是利用LALALA這種世界通用的簡單歌詞,以及滑雪的動作,讓伙伴更容易了解這首歌的旋律,這是種帶領活動的手段,也可視為是一種改編,就如「速食歌」之所以「A RAM RAM」一樣,繼續稱為「滑雪歌」沒有問題,但別說這是「瑞典滑雪歌」,因為這樣讓大家繼續誤以為這首瑞典歌。當然一定要讓大家知道這首是奧地利民謠,最好讓大家有機會去聽原曲怎麼唱。
另外像是「skidamarink(鈴個鈴個魯)」,個人也是視「鈴個鈴個魯」為中文改編版,但如果此時不告訴大家原曲就是「skidamarink」,就會出現那種將「鈴個鈴個魯」再翻成「Linger linger lu」的錯誤,就如我們一直沒將「銀波綠舟」附上原歌名「Land of the Silver Birch」一樣,就會看到有人自作聰明的將歌名譯為「Silver Water Green Boa」,真的看到時會無言以對。為何會努力找原曲,也就是避免這樣的錯誤一再發生,而讓童軍歌曲的教學站在正確的基礎上。
「TUM BA(拜火歌)」與「Vista(印地安歡呼)」的部分,則是透過溯源的方式,來了解這兩首歌原本的用途,破除所謂神聖不可侵犯的拜火觀念,以及杜絕附加於其上,各種奇奇怪怪的觀念傳輸與訓練方式。讓大家聽原來的唱法與帶領方式,是讓最初原本的趣味性顯現,像是Vista是大家一起用輕鬆愉快的打拍子唱和,結果因為不了解出處與最初用途,所以帶入拜火觀念,加上一屆又一屆的學長姐自行腦補後,就變成拍大腿拍得用大力大聲,就是對火神越尊重,這些奇奇怪怪的觀念與訓練。這哪有什麼樂趣可言,唱跳開心應該是建立在正確的觀念上,不是嗎??
再拿兩個例子作說明,有伙伴曾經問,在「我是大金剛(アブラハムの子)」中,到底是每天要找些奇怪的東西??還是吃些奇怪的東西??或是長些奇怪的東西??是找?吃?還是長?? 我當時的回應是,那不重要,因為歌詞本來就不具邏輯性,原本只是依照日本諧音來想出有大金剛這樣的主角,然後引出原曲中陸續出現右手、左手、右腳、左腳、頭、屁股這些部位與動作的的內容,所以當初創作者並沒有仔細鑽研琢磨中文歌詞的合理性。若真的認真看待全套中文歌詞,是要"長"才對,這樣每次動作搭配才會比較合理;若是用"吃",那只能說是隻食人猩猩??要是用"找"的話,那有可能是猩猩界中的科學家,準備做個猩猩版的Frankenstein來著。這些都是腦補,實際上就是全套歌詞並沒有建立在合理正確的基礎上,於是後來的人才搞不清楚該怎麼唱。
另外就是波蘭民謠「紅莓果(Szła dzieweczka do laseczka)」,也有人問為何只有一段歌詞,看歌詞的意境應該後面還有,但就是找不到第二段...。那是因為後面的原文歌詞不太適合小孩子,於是當初填中文歌詞的人,只敢寫出第一段。但更不合理的部分是,紅莓果並不會長在森林裡,那位姑娘到底想找些什麼??所以這也是需要溯源的理由,了解為何當初中文歌詞沒有後續的理由。
如果伙伴對於各種來源說法有疑問,可以拿著不同證據來反駁,大頭都很樂意一起討論,而且從頭到尾,我也不隱瞞自己是如何找到這些資料,甚至怎麼找都還在上課中或在文章裡說明,都是歡迎大家一起把童軍歌曲這部分的資料建立更完整與齊全,並不當成自己懂就好,我也希望很多人都懂。例子當然還可以舉很多,但這樣就沒完沒了,所以在此建議有需要的伙伴,到部落格上找相關文章來提問,然後要記得的是,部落格系統並不會提醒使用者有人用FB提問,所以我是不曉得有人來部落格問問題,要提問請直接到FB粉絲頁。
========
繼續閱讀
快樂的聚會 (八) 談 童軍歌曲的教育意義與服務員該扮演的角色
快樂的聚會 (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