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相信這首送別很多人都會唱,同時也相信有很多人是在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這首歌的歌詞雖然是李叔同所寫,但曲子卻是來自美國,從小一直以為是中國民謠,然後才知道,原來曲調選得好,歌詞填的好,很多歌曲也都能感覺很中國。不過,小時候的音樂課一直都沒好好上過,國小時候還能照表操課,國中時因為練合唱,幾乎都沒上過正課,當上了高中後,音樂素養已經離我很遠,所以李叔同這三個字,在我的印象中,都僅是送別這首歌的作詞者,以及國中理化老師的介紹詞之一 ( 因為老師叫顏弘一,他都自稱是弘一大師XD~)

 

 

 

關於弘一大師的生平,就請大家看[ 電影欣賞 ] 一輪明月 (A Bright Moon ) -- 弘一大師傳記 這部電影,便略知一二。大師在俗世時,是引進西洋音樂的先驅,很多西洋歌曲都是經由他之手,填詞編曲後,然後流傳於世。也因為大師後來留學日本,所以有很多西洋歌曲流傳模式,都是先有日文版的歌曲,然後大師聽後覺得不錯,再填上中文歌詞的。這個模式,同樣重現在童軍界的兩位前輩劉元孝([ 童軍歌曲 ] 尋根之旅 (15) -- 臺灣團康歌曲之父 劉元孝 ( 唱和跳,Action Song ) )與方純青([ 童軍歌曲 ] 尋根之旅 (20) -- 臺灣翻譯童軍歌曲先驅 方純青 ( スカウトソング,Scout Song) )身上,所以不論是中國還是台灣,西洋樂曲還是童軍歌曲,都受日本的影響很大,而這也是我為何會選李叔同大師為本系列第一篇要介紹人物的主要原因。不過因為是童軍歌曲系列文章,還是以歌曲為主,以下主要介紹「送別」、「憶兒時」、「夢」、「秋柳」等四首比較讓人熟知的歌曲。

 

 

 

送別 ( 1915,李叔同作詞 )  原曲 Dreaming Home And Mother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   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   留無計   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   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   別離悲   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   去去莫遲疑

 

首先要介紹的歌曲,就是大家熟知的送別,這部分比較需要討論的,是一壺濁酒、一斛濁酒、一瓢濁酒的爭議,個人在看了許多資料後,覺得一瓢濁酒是比較正確的。有時歌詞因為筆誤,或書寫者的自認為,造成後來的歌詞與原歌詞有差異,有時就必須去追尋最初是怎麼寫的,因為這代表著原作的想法,是一種尊重著作權的觀念,而不是後世的自認為。所以在童軍活動中,有時我會對某縣市的服務員會自己改歌詞很不以為然,除非像是中華童軍歌這種被總會公告的之外,其他自改歌詞的行為都是一種不尊重。要改就拿出最初的歌詞來證明,或者請原作者自己改,要不然原來怎麼寫就怎麼唱,否則就是全部重寫或另找歌曲來填詞。

 

然後相信大家只會唱第一段,我也是,第二段的歌詞看來好陌生。但如果沒有第二段歌詞,光看第一段歌詞,大概可稱為離別了,也就是生離死別,是對著故人的墳墓敬酒。我記得喪禮中也是有人放這首送別,也頗具意境。原曲部分就請大家看之前所寫的文章 [ 童軍歌曲 ] 尋根之旅 (25) -- 談 被中文化的西方民謠 

 

 

 

憶兒時 ( 1915,李叔同作詞 )  原曲 My Dear Old Sunny Home 

春去秋來 歲月如流 遊子傷漂泊
回憶兒時 家居嬉戲 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 老梅一樹 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 小川游魚 曾把閒情託
兒時歡樂 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 斯樂不可作

 

這首大概要三十歲以上的人才有可能聽過了,在民歌盛行的年代,這類的歌曲還會被歌手拿來翻唱,現在就不會有人唱了。主要原因是這樣的意境很難讓現在的年輕人體會,因為小時候的生活,常常都是在電視與網路中渡過,在大自然中渡過的童年生活模式,已經越來越少人能夠體驗與體會了。

 

 

 

 

夢  ( 李叔同作詞 )  原曲 Old Folks at Home ( 故鄉的親人,家鄉故友 )

哀游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夢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
母食我乾酪與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汨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愴愴其自憐兮,弔形影悲。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夢獨自出門辭父母兮,歎生別離。
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汨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這首夢大概更少人聽過了,大部份聽過這音樂的人,其歌詞大概都是馬撒永眠黃泉下,因為國小音樂課有教,而我也是看電影後才知道這首歌。這首歌的歌詞跟前兩首不同,像是屈原所寫的國殤,屬於楚辭的寫法。能運用的時機就更少了,是很標準的喪禮用曲,所以沒聽過很正常。

 

 

 

 

秋柳  ( 1915,李叔同作詞 )  原曲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堤邊柳 到秋天 葉亂飄
葉落盡 只剩得 細枝條 

想當日 綠茵茵 春光好
今日裡 冷清清 秋色老

風淒淒 雨淒淒 君不見 眼前景 已全非
眼前景 已全非 一思量 一回首 不勝悲

 

最後的是秋柳,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因為原曲是宗教聖歌 ,這首歌是文章介紹四首歌中流傳最廣的,不像前兩首幾乎只有華人世界與日本才會傳唱。最初在黑皮與白牙這部電影聽到時就很有感觸,而在回顧電影劇情時,更覺得這首中文的意境還真符合電影劇情。正所謂「景色依舊,人事已非」,要是連景色亦已非,那種感覺更加淒涼。

 

IMG_4318IMG_4321IMG_4322  

 

本來只是想寫跟弘一大師有關的歌曲,不小心找資料時,三本傳記都看了,幸好跳過成為僧侶那段不看,不然現在還寫不完這篇文章。弘一大師真的是藝術奇才,主修西洋畫,結果拿了很多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如引進西洋音樂,製作了第一份圖畫廣告,編了第一分音樂雜誌,為開創裸體寫真第一人等。除了繪畫外,書法、國文、音樂、戲劇樣樣精通,更別說還懂日文跟英文了。除了選西洋曲填詞外,弘一大師也是會作曲的,不過當時中國的環境沒有國外好,能做出七音階的樂曲真的不容易。飄洋過海來的音樂本就是佼佼者,所以弘一大師比較讓人熟知的都是西樂中詞也就不意外。

arrow
arrow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