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到現在,也累積了不少歌曲來源的心得了,除了純本土、自行創作的童軍歌曲、康樂歌曲外,所謂翻唱或引進 ( 原文 ) 的歌曲,大致來自三個方向。分別是早期的日本、中期的宗教歌曲和世界知名歌曲、晚期的美國與各國童軍活動直接引進。

 

前面文章中常常提到,目前國內的絕大部分純童軍類的歌曲 ( 也就是其他團體不會傳唱 ) ,如極偉的貝登堡、晚會、小隊峇、對國家盡本分等等,因為劉元孝與方純青兩位有留日背景的前輩,當初借重他們翻譯能力的關係,從日本童軍引進了許多歌曲。不論是日本童謠翻唱,還是傳至日本的外國歌曲,我們再引進國內翻唱,差不多已經佔了常用歌曲一半以上。

 

當然這不只是這兩位前輩而已,因為光復初期,我們很多前輩對於日本文化比較熟,或者說相對依賴,不論是日本曲,而是日本常唱的外國翻唱歌曲,都被我們拿來運用。所以可以發現很多所謂的他國民謠所翻唱的童軍歌曲,都只有我們和日本會唱而已,受日本影響頗深,足以讓大頭在尋找這類歌曲時,第一個都會先去找日本有沒有同樣的歌曲??再來做推敲,是不是由日本轉進。

 


進入中期後,因為對於日本文化的公開傳播禁止,以及原本數量已經達到一個程度,所以開始轉向其他部分採譜。這時候被拿來運用的,就是宗教團體帶領青少年活動時,或運用到的一些歌曲,如 榮譽在我心 曲自 有主在我船上蓋房子 搭帳篷 曲自 聰明人與愚笨人 ,或是幼女童軍晉級歌 曲自 jeusu love me , 雖然日本也會有同樣的宗教歌曲,但這部份的變傾向國內童軍前輩本身的接觸引進,或者是由香港童軍那邊而來,因為粵語版跟國語版歌詞幾乎一樣。不過,在考慮宗教歌曲翻唱成中文歌曲時,不論用北京話、廣東話或閩南語,都會是相同的歌詞 ( 但中文大致上也是翻譯英文 ) ,就只是轉成自己語言的唱法而已。

 

宗教歌曲之外,就是世界流通的歌曲,例如鵝媽媽童謠或電影,對其中的歌曲採譜運用。倫敦鐵橋垮下來、再會吧原野謝飯歌DO RE MI ...諸多歌曲,不論是直接引用原先中文的翻唱版本,還是自行創作歌曲方式 ( 這部分幼童軍歌曲頗多,如毛克利打獵、諾言規律頌...等等 ) ,讓童軍歌曲來源進入另一個階段的採用方式。

 

第一階段,是由前輩從日本帶回來;第二階段,是國外傳進來;進入第三階段後,就是伙伴從各類活動方式引進。這個時期,伙伴們比較有辦法去參與各國的童軍活動,或是與各國童軍互訪交流,自然多多少少會學習到新的歌曲,像是 女童軍光芒J J KO LEBOOM CHICHA BOOM速食歌 等都是,這時也比較有著作權這樣的觀念,歌曲來源大都很清楚,不是附上原文唱法,就是直接原文來唱。

 

從最初的大部分被動,變成主動的學習模式,這是時代進步。第三階段目前也是進行式中,配合現在影音系統功能大大強化與普及,網路發達,不但是音樂無國界,連資訊傳播也無國界的妝況下,增進了童軍歌曲的多元化。不過,以往來源比較單純的時代,早期有童軍前輩整理出書,中期有各團歌本,都讓童軍葛取有比較系統性的保留下來,現在反而比較沒有做整理工作。

 

目前的童軍歌曲網站,大部分都是影音留存,或者是歌詞譜曲留存的方式,有做到保留,到沒有做到整理的工作。大頭想做的,也許就是靠自己小小的力量,一點一滴的替這些歌曲寫傳記。好歌要能繼續傳唱,除了有可以讓其運用的環境,本身詞曲優美或易學外,讓大家多知道一點內涵與源由,也是讓人願意傳唱的方式。日本很多童謠會被保存這麼多,且持續被傳唱,是因為這不但是首歌而已,而且還是個著名的童話故事,例如 龜兔賽跑 、 浦島太郎 、 桃太郎 、 開花爺爺 証城寺の狸囃子 等等。文字與音符的組合,如果沒有深度,是很容易被遺忘的。

 

什麼是有故事的歌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卡通歌曲,對很多人而言,這不僅是歌,而是童年的回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童軍歌曲 大頭碎碎唸
    全站熱搜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