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這系列文章,還真的不曉得有這麼多歌曲妾身不明,加上童軍伙伴對於這部分一直是不求甚解,學長姐說什麼就是什麼,歌本上寫是山地歌曲、歌謠就是原住民歌謠,以至於有很多歌曲就這樣被誤解了近半世紀以上,像霧社情歌,當年明明就有名作曲家為其譜曲 ( 呂泉生 邵族 快樂的聚會 1948 ),卻可以一直錯到現在。而在寫文章的同時,也覺得有必要將目前個人認定是否為原住民歌曲的方式做個解釋,一來讓大家了解,為何在文章中會認定某首歌不算原住民歌曲,另一方面也希望拋出這樣的想法讓大家討論,到底文章所抱持的論點對不對,證據夠不夠說服別人,還是說會有人用別的證據來推翻我的看法 ( 我很希望有,真的!! )。
( 這部影片在YOUTUBE留言底下有很多批評....原曲應該是取自電影黑森林的慶豐年,外加一堆有的沒的 )
像影片中的歌曲就是四不像,除了電影黑森林中慶豐年的開頭外,後面還可以聽到台語歌椅子拿來坐的旋律。這樣的歌曲可以推斷是當初非原住民的創作,以現在的時空環境,這樣的唱法然後放上網路,原住民的感受就跟我們聽到外國人唱著一堆不知唱什麼的中文歌一樣,真的是一種糟蹋。所以才需要定義原住民歌曲,這樣我們才知道哪些歌是傳統原住民歌曲,哪些歌又是非原民的創作。但我想會發火的另一項原因,是穿著不合格的服裝吧~
個人定義,越往上,原住民歌曲的純度越高,越往下,多是外人所創作,所謂想有原住民風的歌曲。
傳統歌謠 == 詞曲創作者不詳,流傳部落近百年以上歷史。
例 : 各族祭典歌曲、古調
創作歌謠 == 有已知的詞曲創作者,為出身原住民文化圈的原住民,以原住民音樂風格與語言所創作的歌曲,最早的代表人物是盧靜子。
例 : 阿美三鳳、台灣好、馬蘭姑娘。
創新歌謠 == 利用傳統歌謠來填詞或編曲,重新創作的原住民歌曲。
例 : 阿美族迎賓舞曲、邵族 快樂的聚會、杵歌
通俗歌曲 == 這邊指山地國台語歌曲,由原住民創作,有原民風歌,但不是用原民語言,代表人物 高子楊。
例 : 可憐落魄人、長得不一樣、難忘的心上人
流行歌曲 == 由原民歌手所創作的國台語流行歌曲,自然不是原民歌曲,代表人物 動力火車、張震嶽。
例 : 忠孝東路走九遍、愛我別走
仿作歌謠 == 大多是早期電影插曲,詞曲創作皆不是原住民,但在長久時間演變,資訊缺乏的情況下下,會被誤認為原住民歌曲。
例 : 高山青、站在高崗山、黑森林、碧蘭村的姑娘、那魯灣情歌、梨山癡情花、捕魚歌。
其他歌謠 == 還有一些歌曲,明明不是原住民歌曲,只是早期政治因素而傳唱,然後就莫名其妙的被誤認為原住民歌曲。
例 : 山上的孩子(日本歌曲)
由上面所舉的例子,可知早期有很多歌曲都被誤認為山地歌曲(原住民歌曲)。其實,若直接當成山地歌曲還不那麼困擾,山地一詞可以中性化,不一定指某民族,但原住民歌曲的認定反倒比較嚴格。所以現在就是要想辦法正名,讓真正的原住民歌曲有機會讓大家了解,而不再誤解那些曾經被當成山地音樂的歌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