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天上午活動結束後,原本認為是該去附近找要吃些什麼的時候,沒想到這時告訴我們,便當買好了,要我們回南大附中用餐。真感謝管校長的費心,不但讓我們省了餐費,也省了時間去想要去哪裡吃的問題。基本上,第一天上午的課程都算簡單的,只是天氣有點熱,中午吃完飯後,還是看到不少人直接趴在桌子上休息~~


100_2912 

摩霍克步道 ( Mohawk Walk )

 

另一個名稱是低空鋼索,舉個明顯常看到的例子,就是一般看馬戲團時,會表演的高空鋼索的地面版本。所以鋼索的晃動程度很高,可以說沒有輔助設備,連一半都走不到。於是教練是我們採取旁人協助的方式,走過四條鋼索所架構的步道。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是富奸,沒義務得把整個話題完成,因為這樣的頗傷害自己寫文章的情緒。很多挫折上的傷痛,其實在時間的撫慰下,都已經自我癒合完畢,也沒必要再拿出來談。只是感覺說,既然都這樣撐了一年,那就整個過程作完完整交代,讓後來的人了解,要進入這體制來完成理想,是要有心理準備,得付出不小的代價的。


對於整個大露營的工作委員會,基本上小團體的運作比較起來是沒問題的 ( 除了缺錢缺人外 ),各工作組內的垂直溝通,分組內的平行溝通,也沒太大的問題 ( 這點在都是自己人的狀況下,就沒磨合上的問題,而是否讓小團體內都有自己人的感覺,要花時間與經費慢慢去建立的 )。而簡單說在整個運作上最大的問題點,就是真正執行者沒有權力去決定任務完成的程度,因為這樣的完成度是得看投入的人力與金錢而定;而有權力的人,卻常常忽視下面執行者的需求,一味要馬兒跑卻不給吃草的態度。更直白點,就是想[凹人]做事~~


小朱的部落格中,有點出一些目前大露營運作中的問題點,節錄觀點,就是童軍總會還在用以前的觀念做事,認為每個單位只要上面橋好,其底下的人就得奉命行事不可一樣,這點在所謂與高雄市政府各單位的協調會上,就看得一清二楚,但實際上的回應,就是每個單位給你軟釘子碰,給你很多理由就是表達無法配合,有佛心點的就直接告知,沒有經費就難以配合。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康探索教育公園中,共有26種低空活動項目與26種高空活動項目,雖然這兩天的訓練是以低空項目為主,但也沒辦法把所有26項的內容都操作完畢 ( 全部兩天內操作完,大概每個人趴了,真的很累 ) 。所以有些性質相近的項目 ( 如七星陣、八卦陣、鑽石陣、循跡而行 ),或是簡單說明就可以理解的項目 ( 如信任倒 ) ,就沒很完整的體驗。重點是,一下子要完全吸收這26項的內容,也是不可能的任務,特別很多是需要做事後分享的,如果不了解如何引導,那再多的體驗也是惘然。以下是這兩天主要操作設施的筆記 (記在心裡,回來打網誌 ) ~~


100_2869 

黑羊白羊 (T.P SSuhffle)

 

黑羊白羊是伊索寓言中的一篇故事,故事述說兩隻羊在獨木橋上相會,如何溝通過橋的故事。而這設施的操作過程就很像這段故事的內容,所以就變成活動項目名稱。操作的方式有很多,但主要的內容都是著重與人溝通與搭配的方式上。彼此交換位置是有很多種方式,兩個人有兩個人的搭配,團體有團體的搭配,很多時候都要經歷許多挫折 ( 掉下橋 ) ,才能體會出對彼此間最有效率的模式 ( 並非只有一種 ) 。算是比較簡單就可以操作的,但相對來說,分享的範圍就比較廣。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樣的探索體驗中是可以發現,團體追尋共同目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主動站出來,領導大家該怎麼做的人,而是一定要有人去做,卻常常沒有人去做的工作。打個比方,就如班長很重要,但一定會有人想去做,然後一定要有人去掃廁所,卻看不到有人自願一樣。


這次活動,參與的兩大團體有頗大差異性,所以會看到前輩們會習慣無視這樣的苦力任務,畢竟過去的活動中的經驗得知,這樣的事務是該由年輕一輩的來擔任 ( 說前輩都希望後輩從這樣的過程中磨練,會比較容易理解 ),她們曾經也是這樣過來的,而且在很多時候,因為體力的關係,這樣的事情是年輕人來做會比較容易。但現在年輕人,並不一定就體驗過這樣的團體生活,如果說是羅浮童軍出身,那還有經過一些團體生活的磨鍊,小團體中自然會出現這樣的角色,但僅是大學同班同學,就不一定會出現這種,我主動去做沒人願意去做的人。

 

然而,第二天的活動,還是慢慢出現,這類的團體差別與角色扮演。年輕的小團體,縱使主動性不足,但也開始出現分工,會有那種,我願意擔任底下在人踩,當作踏墊的;或是一直跳出來擔任安全確保的,細心掌握參與者狀況的人。而這部份,男生又比女生積極許多。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索教育這部分的課程,跟童軍運動從十幾年前就有連結了,記得早期的稱為PA,以往在非童軍技能考驗性的營隊中,都會安排相關課程。所安排活動的重點在於營造團體意識,增進小隊間互動與人際溝通上,領導與配合,問題共同解決模式建立等。


童軍教育在本質上是有跟探索教育類似的地方,大頭認為,就是營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所有成員在這樣的環境中,去學習如何完成目標。服務員與引導員,在這樣的環境中,擔任是最終的安全確保,與理念分享的工作,但過程中,則是盡量不表示意見的,除非環境或是成員間的行為與互動,有安全上的疑慮,才會出面阻止。在大部分時候,參與人員之間,是靠彼此互動嘗試,解決共同目標,來獲得自我成長的。


不諱言,這兩天訓練的成員組成,對於培訓教練來說,是不小的考驗,因為團體間的差異性頗大。白話點說,就是老的老,小的小,經驗夠的體力不足,體力足的卻缺乏經驗。然後,還要把這兩個有差異性的團體擺在一起訓練,往好處看,是可以學習到彼此的優點;但壞處是,沒辦法作比較專一的課程安排。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_2879 

活動相簿連結


時間:民國101年2月22日至2月23日

地點:台南市永康區探索教育公園

人數:共約40位

 

這是為了舉辦台南市100年度慶祝三五童軍節,所事前安排的服務人員訓練活動,主要是讓這些負責探索教育關卡的人員,能有最基本的探索教育帶領觀念。主要課程都是低空探索,以永康探索公園中的26項內容為主,高空探索部份則略為從旁觀摩與介紹。活動訓練是兩天整,參與人員以台南地區的服務員與羅浮、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學生為主,總人數約近50位,負責的講師主要是輔大的蔣坤芳團長,以及南大附中陳森杰主任、陳嘉峰教練。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目前找到的資料,這首應該是世界共同的,是幼女童軍開會式所用歌曲,追溯年代可至1920年,算是草創初期就有的歌曲 ( 相關歷史連結 Brownies - Leslis's Guilding History site )。除了歌曲外,所有儀式也是整個複製,原先各小隊代表的森林生物,則轉變為山、田、樹、海、河等五種環境所生存的青蛙 ( 但海蛙很稀少,全世界才三種,因為靠皮膚呼吸的兩棲類,基本上不容易生存在海水中 ),但歌詞還是類似這些森林的精靈、侏儒、仙女等小隊歌的內容。

 

 

We're the Brownies, here’s our aim.

Lend a hand and play the game.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原是美國童謠,後來因為美國童軍常運用在活動之中,所以輾轉流傳到臺灣來 ( 或者也可想成,由兒歌形式流傳到臺灣,再被童軍運用,反正這方面的來源管道不重要,只是當時童軍運動的傳播力,是比較容易達成罷了 )。運用的場合當然以兒童為主的幼童軍居多,青少年以上的童軍也會用,因為旋律與歌詞都簡單,易學易帶動~~

 

 

Grey squirrel, grey squirrel, shake your bushy tail

( 灰松鼠、灰松鼠,搖你毛茸茸的尾巴 )

Grey squirrel, grey squirrel, shake your bushy tail

( 灰松鼠、灰松鼠,搖你毛茸茸的尾巴 )

 

Wrinkle up your little nose

( 皺起你的小鼻子 )

Drop a nut between your toes.

( 放下堅果在你的腳趾 )

 

Grey squirrel, grey squirrel, shake your bushy tail

( 灰松鼠、灰松鼠,搖你毛茸茸的尾巴 )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小小女童軍光芒,或可以說是小小童子軍光芒,原曲是出自宗教歌曲,後被美國女童軍所採用,然後再傳到其他國家。因為原傳入的英文歌是小小女童軍光芒 ( THIS LITTLE GUIDING LIGHT ),所以使用頻率上是女童軍為多。曲調上,我們的旋律跟原曲有不小差異,這是因為美國女童軍採用時,已經有做旋律上的改編 ( 網站MIDI連結 ),然後跟世界女童軍歌一樣,又將曲調唱得慢且嚴肅些。而最初的原曲是由Harry Dixon Loes於1920年所寫的兒童福音歌曲,就先來原曲吧~~


 

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I'm gonna let it shine

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I'm gonna let it shine

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I'm gonna let it shine

Let it shine/Let it shine/Let it shine

(共有五段歌詞,第一段,小小光芒,讓它閃耀)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歌是跳蛇舞常用的歌曲 ( Hey ho no body home ),而蛇舞則是起源於幼童軍活動,描述蟒蛇卡阿吞噬猴群班大洛那段所用,故事連結『卡阿的遠征』。原本應該是沒有歌曲的,不曉得何時用了這首Nobody home,然後流行於行義與羅浮間,專門在營火時表演,且以挑戰高難度的動作為樂,而每次也定會在大型活動時看到這樣的演出。但這首歌跟蛇舞的連結性很弱,頂多說這首也是美國童軍常常運用的歌曲,而最初來源應該是出自加拿大伐木工人所唱的歌曲,但目前的資料顯示,更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英國,敘述片段如後,"Hey, Ho, Nobody Home" probably dates back to the 16th century, though its origins are obscure. We do know that it is from England and was a favorite of the carolers who went from door to door at Christmastime, soliciting food and drink in exchange for their harmony. Versions can be sund and played as is [unison], or in the form of a three-part round."

 

 

 "Heigh, ho, nobody home" (breath)

"Meat, nor drink, nor money have I none" (BIG BREATH)

"Yet, I will be merry, very merry, Heigh, ho" (ANOTHER BIG BREATH)

"nobody home..." (breath)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