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行前作業跟羅木基的一樣多,而且還是倍數的成長,只好在過年期間來寫作業,然後順便籌報名費。首先要進行的是 ,這個大概要做兩三天,而下面是排定的課程。
目前變革管理與有效溝通方程式沒找到,後來查了一下相關留言,有效溝通方程式改成談判的藝術,至於變革管理,則是自行尋找類似課程替代。另外簡報技巧也沒有,自我成長也不曉得什麼意思,就暫且擱下,先處理其他課程。
這次行前作業跟羅木基的一樣多,而且還是倍數的成長,只好在過年期間來寫作業,然後順便籌報名費。首先要進行的是 ,這個大概要做兩三天,而下面是排定的課程。
目前變革管理與有效溝通方程式沒找到,後來查了一下相關留言,有效溝通方程式改成談判的藝術,至於變革管理,則是自行尋找類似課程替代。另外簡報技巧也沒有,自我成長也不曉得什麼意思,就暫且擱下,先處理其他課程。
從臺北回來後,幾乎就是窩在家,一來,長途遠征的營隊之後真的累了,二者,是想趁還沒搬家之前,還多窩在老地方一些。
正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雖然說即將搬過去的地方比現在住的地方大,但30多年的回憶是沒辦法這樣搬過去的,而除了照片與回憶外,就真的什麼都沒辦法留下。要有一個能從出生到死,都依然可以回去的家,真的是不容易,而這也只是我第二個家。對於第一個家,並沒有多少記憶留存,因為在上小學之前,就已經搬到目前這個地方,一待就30多年。只有我妹可以說是從小在這出生長大,所以整個生活圈都是在這,將來也不會有比我們一家人,能擁有最多共同回憶的地方。
搬家的速度其實頗為緩慢,一來東西真的不少,二者完全自己搬運,除了拆不掉的家具外,大概都會搬過去。然後這兩天才確定我會住哪層,我也才知道我的東西要搬去哪,因為現在即使都搬過去,很多東西還是得再整理,沒個半年大概是弄不好。因為絕大部分的回憶都不想丟,所以才會這麼累。
原本以為是日本電影,沒想到是日韓兩國合作的影片,而且還是由我的野蠻女友導演所編導的女友系列電影第三部,難怪看的時候有種熟悉的感覺,劇情的邏輯真的很像我的野蠻女友。除了女友很強悍這點外,這片還有時空跳躍的內容,整個干涉歷史發展的邏輯,跟後來的仁者俠醫類似,也就是有三個時間軸。
時間流程圖可參閱其他網友『Neo's Blog 我的機器人女友時光流程圖』所整理的內容,簡單說,大部分的劇情都是第二個時間軸的內容,第三個時間軸是最完美的結局,而第一個時間軸則是試圖改變歷史的開始。雖然時間軸沒問題,但女主角記憶起始,就成了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疑惑。
這次北上,搭01/29 03:15的和欣客運,回程則是02/04 22:15, 一樣是和欣的車子,抵達家時快半夜三點。就差不多是七天整的時間,除了回程時有找還在北部的育信吃飯聊天,多待了三個小時之外,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中 正高中的營地,可說足不出戶。真的是很累的一次活動,肉體上的疲累還算正常,主要是精神上的累,整個活動給人太多的壓迫感,以及一堆不信任。
沒想到的是,這次台北的天氣出乎意料外的暖和,讓我失算了,外套帶太厚,穿也不是,不穿也不是,畢竟日夜溫差還是大,但沒大到需要穿這麼厚的外套。然後更沒 想到的是,居然要制服要穿六天,而且是縱使我帶了兩三套還是不夠用,因為只能穿其中一件上衣 ( 原因後面文章再說 ),也沒時間洗衣服。原本以為會像高雄這樣,起碼還送一件活動T恤的,沒想到最後只有一頂帽子加一片活動布章,整個出乎意料之外,就差點沒全身臭著回家。
島國心態(Island mentality)是一種認為自己社群最特殊、最優越的心態。島國心態的常見特徵是心胸狹隘、無知,且對外來的文化、觀念、價值觀敵視或缺乏包容。島國心態不只能形容地理上與世隔絕的社群,也可用於形容缺乏與其他社群交流者。(維基百科解釋)
這是一直以來就有的感覺,只是最近特別明顯,也不用明講我在說什麼,認識大頭到一定程度的,都會猜得到後面我說的大概為何。
我是覺得,都擺明不參與相關事務了,還在那邊搞小動作,試圖封閉各類訊息管道,祇是會讓這團體更沒落而已。當我的視野已經擴展到全國時,還會在乎拉攏小團體嗎??她們總會走出原來的世界往更大的領域發展的,一味的鉗制她們前進,只是害了大團體的利益而已。
從得知訊息,然後知道有認識的服務員會去受訓時,就一直想找個時間去看看,但就是想不到比較好的理由,所以才拖到第二天中午才過去。其實我也只是想去取材,拍些照片來紀錄一下活動概況而已,然後順便跟熟識的伙伴打聲招呼,旁聽一下比較新的課程。
到壽山國中的路程上,偶然遇到了熟人,就在轉進壽山國中那條路口的全家便利商店,碰到了以前的童軍伙伴,還真巧。
最近忙著搬家與寒假營隊準備工作,不曉得有多少時間來寫這一系列的心得。
關於制服這部分,去年曾經寫了一篇『目前中華民國童軍制服相關問題的討論』,多少有寫出我對目前童軍制服的看法,簡單說制服要重視的應該有四部份「代表意義」、「美觀」、「舒適」與「普及」,前面的文章重點就是針對舒適度這部分,來說明目前童軍制服的問題與困難點,為了能普及,只能減少舒適度與美觀,而僅到合格的程度。這部分是可以用分別訂製來處理,但目前就是明為獨家生意,光現在這樣的價格要普及就有難度了,還能要求多舒適嗎??
偶然間看到『愛上制服』這本書,讓我又想到了去年討論的問題。然後加上洪大叔最近又寫了一篇『童軍服飾設計參考?!』,就想寫一下自己目前的看法,再針對「基督少年軍 Boys' Brigade」與「營火少女團 Camp Fire Girls」,作一些簡單的研究。
這篇以原書中第30篇-- 童子軍制服 為主要讀書心得內容。本想說打完原文再順便於同一篇文章中寫心得的,沒想到看起來才三頁多的內容,花了兩天打快三個小時才完成,真的錯估形勢。所以還是決定分開來寫,這篇小小寫一下感想就好,其他延伸出去的內容,用童軍之我心系列的方式來寫,畢竟內容比較牽涉那領域。
查了一下Paul Fussell的來歷,才知道他已經於去年逝世,享壽88歲,曾經寫過The boy scout handbook and Other Observations 跟童軍相關的書籍,是相當知名的學者。我是在圖書館尋找想看的書籍時,偶然間看到愛上制服這本書中,有寫童軍方面的內容,當下就借閱回家,想了解一下有關童軍制服部分的內容。就整本書的內容來說,我會覺得制服的作用是在異中求同,讓一群人能有個整體性的服裝,但人都希望自己有獨特性,又不喜歡跟別人穿得一樣。但不穿得一樣,就顯得突兀,變成少了融入團體的標誌,所以穿制服是種很矛盾的認同模式。至於童軍制服的部分,書中提到了兩個團體,基督少年軍 ( Boys' Brigade ) 與營火少女團 ( Camp Fire ),都特別去找了一下相關資料,都發現這兩個組織跟童軍都很有關聯性。就跟華人世界的佛道不分狀況一樣,彼此的相似程度之高,是讓人搞不懂誰先有那樣的制度與服裝的,而這也是我想多寫一下心得的主因。
以下就是引述的內容:
102.01.11~102.01.12爆發貓場所,主題是『以武士職以外的武將戰鬥!』,之前已經評估會很難打,但為了老妹的帳號能解十兩的任務,所以就拼了兩天。是順利晉級了,但勝率真的很難看,要不是課金一次,大概也是解題無望。
第一日80戰25勝,第二日40戰2勝,合計120戰27勝,勝率2成25,平均五至六場才能得一勝。要不是第一日還有25勝,那狀況會更慘,第二日真的是十幾連敗,就是沒辦法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