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得知訊息,然後知道有認識的服務員會去受訓時,就一直想找個時間去看看,但就是想不到比較好的理由,所以才拖到第二天中午才過去。其實我也只是想去取材,拍些照片來紀錄一下活動概況而已,然後順便跟熟識的伙伴打聲招呼,旁聽一下比較新的課程。
到壽山國中的路程上,偶然遇到了熟人,就在轉進壽山國中那條路口的全家便利商店,碰到了以前的童軍伙伴,還真巧。
抵達營地時,正值無具野炊的時間,就在那邊看他們這次炊事的狀況。感覺上準備的份量是有點少,然後學員本身總體能力又不是很足,所以可以說幾乎都是餓肚子的狀態面對下午的課程,雖然說大部分訓練中的無具野炊常常是這樣的狀況....
炊事完就是先拔營滅跡,這部分就真的頗辛苦。大頭參加那次是95年底的24期女童軍服務員基本訓練,那時的竹材與工程,是搬到目前攀岩場上方的器材室,這次是搬到家政較是那棟的二樓,外加很有障礙的無障礙坡道。光這段路就很辛苦了,營釘又是碰到那種最難稿的,也就是塑膠頭的舊式營釘,配合上山海戀營地那種很硬的土,一整個難搞。
是有幫忙拔幾根難弄的,不然大概會拖很久,幸好他們搭工程沒有我們那時候拼,不然會收更多東西,她們大概就每小隊兩座三項工程。
下午的課程是怡妏的探索活動,這是我比較有興趣的課程,雖然之前也接觸過不少,而且也有不少書籍與網頁資料可參考,但我認為,除了經驗累積外,多觀摩別人操作的狀況,是比書面學習來的有用。只是好死不死,帶過去的相機處於沒電狀態外,連可以照相的手機也快沒電了,照片拍的不多,尤其是最後兩項。
剛開始的活動,算是破冰遊戲的一種,用探索的方式主要是加上討論與反思 ( 我認為探索與遊戲的不同點,最簡單的部分就是有沒有反思討論過程,沒有反思的探索,跟遊戲沒有兩樣 )。傳球向對方問候,然後自我介紹,是活動一開始團體認識時間時,最常運用的方式。
第二個活動,原先想到的跟實際操作的不一樣,原以為是兩個人對決,在那邊踩圖形,後來才知道是類似迷宮記憶的活動。這活動還操作蠻久的,有些難度,思考性應該是五種活動之最,但僅限於個人思考,團體性的討論並不多。個人覺得,這活動要是有一個人負責路線指揮,過關速度會比較快些,不然就是每個人的觀察與記憶力要好。
第三個活動,是很簡單的圓圈型的繞圈遊戲,以前玩過類似的,就好比向左說我愛你項又說我恨你,這類方向傳導的活動方式。不過目標物比較小些,要集中在膝蓋上的手部動作,難度會比較高。
第四個,很類似解方程式,但操作複雜度高很多,換組操作那段會比較有趣,然後時間控制上很重要。另外一點,就是道具容易取得,而且很便宜,這對需要臨時想活動的人來說,是非常好運用的項目。好比大頭在羅木基受訓時,就被要求早上帶遊戲,結果因為小隊長傳達不清楚,造成我們沒有機會去執行,因為訓練員需要的是有深度的探索活動方式,結果我們接收到的訊息是帶動唱或小遊戲,差很多。
第五個,就真的都沒電可以拍照了,這種比較像是壘羅漢的那類團隊合作的活動,危險性也是五種之最,應該是要有兩位的確保人員。後來是看到有人去跟怡妏討論安全性的問題,畢竟踩著眾人頂住的短棍往前走,這樣承受的力量並不是每個人都承受的住,所以能實施的團體要多做考量。
就如我前面所寫的,沒有後面的反思與討論,探索活動就跟遊戲相差不多,所以過程中,才會花很多時間來跟大家討論遊戲的過程。而一般執行探索活動都是需要道具的,所以累積引導的經驗與收集道具,都是帶領這類活動必須要的功夫
大致上就這樣。下禮拜都會在台北,也沒辦法過去看了,不然另一個想去看的是搭避難小屋的時候,這部分也是晉級訓時,最讓人值得懷念的課程。
最後,是覺得女童軍辦活動時的防禦心很強,會給人有種偷偷舉辦的感覺??如果說連童軍界的伙伴都不知道有這活動,那要如何吸引人來參加??也難怪之前詢問過有資格可以參加的人之後,他們都給予不太想受訓的答案。現在服務元訓練有那種自己人參加就好,外人不要知道太多的感覺,之前會覺得沒說服別人報名會很難過,但現在覺得,沒太大關係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