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實說,我不喜歡看有關同志感情方面的電影,這是我討厭的類型,也因為如此,有段時間我是不考慮看國片。在海角七號之前,大概除了港片外,就不曾看國片,一堆討論同志的藝術電影,完全提不起興趣。這一部要不是因為搭配熊麻吉( Ted ),在和春所看看的二輪片,也不會有機會看,當然事前是完全不知道資訊,看了一段時間後才知道是有關這方面議題的。


 

影片中除了討論同志的感情問題外,另一個就是1985到1997這12年,台灣所面臨的政治民主改革變化,然後由三個人高中生活開始,來述說這段時間的變動。老實講,有些內容也是誇大不實,因為我也是生存在那個年代,導演楊雅喆也大我兩三歲而已,沒道理差這三年世界就如此的不同。好比教官部分,最好那個年代還有辦法如此,若是說在早20年前我父母那年代,我還相信,但在我們那個時候氛圍已經大為不同。

 

至於說髮禁,到現在還是有 ( 特別是私校 ),但在片中所陳述的1985年,也沒強制規定到需要西瓜皮與三分頭了,尤其是公立高中。雖然片中強調的是從壓抑到解放的過程,但同樣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我,是覺得過頭了些,真實的年代呈現上有點錯亂。


雖然說我不喜歡看同志類的電影,但還是能理解這三個人的感情關係,基本上是很特殊的三角戀情,裡面每個人對其他兩人都有情愫,縱使是已經明顯為同志傾向的忠良也還是個雙性戀 ( 但愛男生比較多多很多 )。如果不要把感情看得那麼複雜,喜歡與愛,是有可能對異性也對同性的,就只差能否繁衍後代,來決定是否廝守一生。古時所謂的斷袖之癖,也不過就是環境使然,讓這些人的情感跟別人不同,更極端的就像現在有人只喜歡二次元的事物一樣,或者有些人願意侍奉神佛一生。

 


美寶是這三人中最敢於面對的,但相對也是受傷最嚴重的,其強烈的愛恨,其實從一個剃頭畫面就已經明白詮釋,她不乎外界的觀感她可以活的很自己。而相對於政治氛圍的逐漸開放,當時的校園,男女分際還是很明顯的,大部分學校不僅是男女分班,而且還分棟。所以,雖然沒有明顯演到上課情況,但還是感覺這部分又比不太符合當時的狀況,而制服部分,也不是男生是軍訓服女生是白衣黑裙。當時上軍訓課才需要換軍訓服,一般時候還是有各校的制服,起碼男生一樣是白上衣。

 


台語的商展,雖然也是夜市,都還是略有差別,而聽過這樣講法的,大概也都三十歲以上了。夜市是比較固定的地點,常態性的街道市集,由黃昏市集演變成夜間市集的,大部分以賣小吃的居多。而商展,是有如趕集般,這些攤販是今天這個村莊,明天那個村莊,然後在都市以外的地區,要買生活所需與衣服百貨比較麻煩,所以這些小販就到處跑,賣這些生活所需,所以商業方面的活動比較多。商展,就是商業展示會,好比岡山的籮筐會一樣,其實賣吃的不多,因為大部分人都會在家吃飯主要是來逛街買東西。


至於說為何用高雄腔,也是蠻奇怪的,明明學校是北部的,用什麼高雄腔的台語??那時高雄的高中生,也不會那麼常用台語對話。怪腔怪調,角色設定的非常奇怪,高雄的中正高中在1986年,是連學校都還沒出現,更不用說高中部成立於1997年了。很多部分都亂拼亂湊,可能是想避諱一些東西,但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看完就是會覺得很奇怪。


總之,除了三個人情感的劇情外,其他部分的設定都不是很嚴謹,所以會讓人覺得很虛假,自然對主劇情就不是那麼投入。因為熊麻吉的劇情也是談1985到2012年這段時間,剛好都是稍微符合自己的年代,只是相較之下,外國的還比較真實一點。

 
arrow
arrow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