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作劇場(The World Masterpiece Theater)」為日本動畫公司所製播的日本動畫系列,主要的26部作品,其製作期間從1975年橫跨到2009年,相信在台灣有不少人,是從小看著這系列作品長大的,只是不一定曉得原來都是同家公司所製作的系列作品。本篇為這系列作的更詳細說明,特成一篇是因為個人很喜歡音樂與動畫,怕不小心深入下去,就整個寫不完。

 

slide_1200x650

日版情報連結


本片主要以這次合作活動所安排的動畫作品,依序活動順序為「萬里尋母(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3000 Leagues in Search of Mother)」、「龍龍與忠狗(フランダースの犬,Dog of Flanders)」與「小安妮(赤毛のアン,Anne of Green Gables然後補充先前已經出現的作品「小浣熊 (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以這四部作品介紹為主,最後順道介紹一些大家比較熟知的作品。

2021.06.05 曾推出過動畫歌曲的華人歌星

2021.06.06 全26部系列作列表

2021.06.08 前身 6部作品列表

 

timeline_ad_640x360_rascal
日版活動連結

 

小浣熊 (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是很早就推出的「小浣熊合作活動(20160926)」,那時能配合的活動不多,就列車排名賽、貨車快遞活動與大家一起來補貨這三種而已,大頭那時也都還沒接觸熊大農場,自然就沒任何印象。那時一共推出七種角色,分別是組合包的農夫小浣熊(A級),扭蛋的吸血鬼小浣熊(A)、忍者小浣熊(A)、西部小浣熊(B)、吱吱小浣熊(B)、哞哞小浣熊(C)、水手小浣熊(C)

 

 

動畫部分,日本是1977年推出,台灣則是1978年由華視首播。當時會選擇這些日本卡通來播放,主要是台灣並不重視這方面產業的發展(當時市場無法培養,現在也僅有代工的能力),其次是日本文化的限制,因為曾被殖民50年,於是當時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限制大眾文化中出現日本相關的內容,除了文字外,有明顯日本意味的皆被禁止,所以雖然我們很早就從各類盜版漫畫中就知道小叮噹,但哆啦A夢卻一直到1994年才有機會在電視台出現。而世界名作劇場的動畫,故事都來自於世界各國,所以就跟小甜甜、無敵鐵金剛、科學小飛俠這類沒有日本文化在劇情中的卡通,大量出現在早期電視節目之中。

 

 

這次合作活動的三部作品,其動畫播放順序部分,其系列作是從龍龍與忠狗(フランダースの犬,Dog of Flanders)開始,為第一作;第二作為萬里尋母(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3000 Leagues in Search of Mother),第三作為小浣熊 (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小安妮(赤毛のアン,Anne of Green Gables則為第五作。被跳過的第四作為「小英的故事(ペリーヌ物語」,台灣也有播放過。可由播放順序看出,是以前幾作為主要角色設定。

 

 

日本動畫市場的發展,影響的不只是電視台、動畫製作公司與其相關製作人員而已,到後來包括文具、玩具、模型、遊戲...等,可以將動畫角色實體化或放入的物品,都能帶動買氣,促進發展。所以後來漫畫家就變成一種追逐夢想的職業,只要能站上頂端,光靠周邊產品的權利金,很多時候就足以讓漫畫家的後半輩子都不愁吃穿。不只熱門當時能賺一筆,20、30年之後,當年看漫畫與動畫的小孩長大了,有時小時候買不起的,會趁長大後大買特買。這也就是為何HELLO KITTY會出成年款的原因,小女孩長大了,但其內心的小女孩依舊會讓她繼續買這些物品。尤其是那些小時候爸媽就是不買給她,遺憾好幾年的人,長大後那種補償心理,真的會讓人買到不手軟的程度。

 

 

農場中所涵蓋的四部動畫中,最有名的就是小安妮(赤毛のアン,Anne of Green Gables,無論是其名稱為紅髮安妮或是清秀佳人,其影視改編作品之多,大概是其他25系列作的總和。但這部是1988年才在台視上映,很多人都脫離兒童時間,不再看這類卡通,所以相對於其他三部作品,反倒沒那麼讓人有共鳴,這部分也可以從網路中很難找到相關音樂影片可以看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的人物設定是近藤喜文,被譽為宮崎駿、高畑勳接班人的他,後來在吉卜力工作室,製作出不少作品,出不少作品,如螢火蟲之墓、魔女宅急便、兒時點點滴滴、海潮之聲、紅豬、魔法公主等,心之谷則是唯一擔任監督的作品,後來在製作完魔法公主後病倒,於47歲時英年早逝。從小安妮這部作品中,是可以看出後期作品角色的一貫風格。

 

過幾天,再來介紹其他作品...

 

====

2021.06.04

 

早期卡通歌曲常被視為不入流的領域,鮮少歌星會為其演唱,大都是請各台兒童合唱團來演唱。目前知道的,大概就是唱萬里尋母的紀寶如、小天使的趙詠華(當年也是合唱團的一員)、小遊俠(最近才知道這首是余天唱的,頗意外)。

後來比較具體推出動畫歌曲專輯的,應該就是范曉萱、何妤妏與何嘉文。先是1996年,范曉萱推出小魔女的魔法書打響第一砲,同年何妤玟也推出小顏妹與六休和尚,也受到矚目,這些歌曲主要以當年電視上所播的動畫節目與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為主,同質性高,後來就只有范曉萱繼續推出專輯(或者也可說,那小顏妹那張專輯是何妤妏所推出的最後一張..)。

何嘉文雖然是1999年才推出動畫歌曲專輯,但以懷舊動畫為主,與前面兩位所唱的歌曲有很大的區別性,所以連續出了兩張,也算是替這些歌曲續命。今天就先分享何嘉文的部分,有機會再分享范曉萱與何妤玟的部分。雖說分享,但何嘉文版本很難找到,畢竟原曲回憶無敵,當年何嘉文剛剛出道而已,很難敵得過大家的回憶加成。前面兩位雖都是翻唱日文歌曲,但中文歌曲大都為首唱,也就是原唱,所以反倒沒有回憶這個大敵人。

至於未成為專輯的歌曲,大概就楊培安演唱會版的小甜甜、無敵鐵金剛與科學小飛俠組曲,以及1994年刺客樂團的搖滾版無敵鐵金剛比較有印象了...

 

《EVERYBODY ㄉㄨㄞ ㄉㄨㄞ (兒童共和國)》

科學小飛俠(日文原曲翻唱)
太空突擊隊
小甜甜
小英的故事
咪咪流浪記 
小蜜蜂
Everybody ㄉㄨㄞ ㄉㄨㄞ
小泰山
小天使
萬里尋母
恐龍救生隊
北海小英雄

 

《元氣嘻遊記》

孫悟空(元氣嘻遊記)
大獅王(喔~獅王)
小仙女
湯姆歷險記
糊塗魔術師
星星王子
海王子(日文原曲翻唱)
小寶歷險記
天方夜譚
頑皮熊
金銀島
無敵鐵金鋼(七首組曲之第四首,前三首分別為合唱團版本、日文原唱版、刺客樂團,後三首則為楊培安版、安卡貝拉版、日文原唱重唱版)

 

====

2021.06.06

 

這邊先來分享26部作品的中日文名稱與播放時間...

01~05

龍龍與忠狗 1979(フランダースの犬,Dog of Flanders 1975)萬里尋母 1977(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3000 Leagues in Search of Mother 1976)小浣熊 1978 (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1977)小英的故事 1979(ペリーヌ物語 1978小安妮 1988(赤毛のアン,Anne of Green Gables 1979

06~10

湯姆歷險記 1981(トム・ソーヤーの冒険 1980)」、「家族魯賓遜漂流記 不可思議之島的芙蘿拉 1982(家族ロビンソン漂流記 ふしぎな島のフローネ1981」、「可愛的露西 1983(南の虹のルーシ一 1982」、「妮妮與安安 1984(アルプス物語 わたしのアンネット 1983)」、「牧場上的小乖乖 1985(牧場の少女カトリ 1984)

11~15

莎拉公主 1988(小公女セーラ 1985)」、「小安娜 1988(愛少女ポリアンナ物語 1986)」、「新小婦人 1990(愛の若草物語 1987)」、「小公子 1989(小公子セディ 1988)」、「小飛俠 1990(ピーターパンの冒険 1989)

16~20

長腿叔叔 1991(私のあしながおじさん 1990)」、「真善美(トラップ一家物語 1991)」、「草原小天使(大草原の小さな天使 ブッシュベイビー 1992)」、「新小婦人(若草物語 ナンとジョー先生 1993)」、「七海小英雄(七つの海のティコ 1994)

21~25

羅密歐的藍天(ロミオの青い空 1995)」、「名犬萊西(名犬ラッシー 1996)」、「無家可歸的小孩蕾米(家なき子レミ 1997)」、「悲慘世界少女珂賽特(レ・ミゼラブル 少女コゼット 2007)」、「波菲的漫長旅程(ポルフィの長い旅 2008)

26

清秀佳人前傳(こんにちは アン 〜Before Green Gables 2009)

 

整理完可以發現,在第六部湯姆歷險記 1981(トム・ソーヤーの冒険 1980)之後的作品可說完全沒有印象,而這可以從何嘉文的懷舊卡通歌曲中看得出來,也就是大概民國70年(1991)之後,電視台的卡通來源就變更多元了,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越來越偏女孩向,而超級機器人、英雄系列與歐美部分的作品又陸續引進,以至於在此之後的作品就沒那麼多人看,印象自然不深。

反倒是成為系列作之前的作品,有些還留下不少的印象,這部分過兩天後再談~

 

====

2021.06.08

 

正式成為系列作之前,還有6部作品,比較後面的兩部,其實不少台灣觀眾都還看過,然後有兩部是大家都知道的嚕嚕米,只是這位嚕嚕米是灰色的,真的就是頭河馬;另兩部分別是多羅羅與安徒生童話,前者是手塚治蟲很有名的作品,個人是沒看過這部作品,這麼日本風格的動畫想必當年也無法在台灣播出。安徒生童話這部,總是搜尋到1971年由虫製作推出的作品,因為是手塚治虫的畫風,印象很深,反倒是這篇要談的作品,一點印象也沒有。

 

多羅羅與百鬼丸(どろろと百鬼丸 1969)」、「嚕嚕米(ムーミン 1969)」、「安徒生童話故事(アンデルセン物語 1971)」、「嚕嚕米 第二期(ムーミン 1972)」、「小山鼠 1976、森林小故事 1981(山ねずみロッキーチャック 1973)」、「小天使 1977(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 1974)

 

 

這六部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小天使 1977(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 1974)」,甚至可以說是世界名作劇場中,最讓台灣觀眾懷念的作品。而對於日本觀眾來說,這部也是讓他們最為懷念的,很多戲劇片段或是綜藝節目中,不少人都還可以哼上一兩句。

 

 

至於另一部「小山鼠 1976、森林小故事 1981(山ねずみロッキーチャック 1973)」,個人對劇情沒印象,但對角色還有點記憶,特別是那頭狐狸。或許那是還沒上小學時看的,現在對於幼稚園時代的記憶只剩下片段了...。

 

====

參考網站

 

還記得小安妮嗎?回顧「世界名作劇場」40周年,談日本動畫史的「全球」與「在地」競合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