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來談所謂的集體創作~這名詞看起來很新鮮,但在童軍歌曲中,有不少其實都是所謂集體創作的作品,很多不知其詞曲作者,流傳年代卻又很久的歌曲,絕大部分都是集體創作而來,而且不是一時一地,而是長久經歷許多人的接力而成。大部分的民謠都是如此形成的,而歌與謠為意思極為相似的兩個名詞,在康熙字典中,對於歌與謠的解釋為,《康熙字典·言部·十》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餘招切,音遙。與䚻同。謠歌也。《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孫炎曰:聲消搖也。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可見兩者幾乎同義,而這邊大頭就簡單下個註解,謠有遙之意,民歌與民謠的區別,就是後者流傳的時間比較久遠。這是統稱,若在平常我們的分類方式,「團康歌曲」、「校園民歌」、「林班歌曲」、「原住民歌曲」、「各國民謠」、「世界童謠」、「各地民謠」,只要流傳時代夠久遠,又一直找不到原詞曲創作者,大部分都為集體創作下的作品。接下來,先來介紹由徐志摩的新詩所譜曲而成的「偶然」,然後再接續集體創作的內容

 

 

 

作詞:徐志摩
作曲:陳秋霞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 消滅了蹤影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這首「偶然」,是1976年國片「秋霞」的插曲,其主演就是譜曲兼主唱的陳秋霞。這也是三首「偶然」中出現最晚,但知名度最高的歌曲,畢竟有大詩人徐志摩的加持,加上電影「秋霞」叫好又叫座,普及率自然高。這首歌的歌名一般歌曲取名方式不同,在整首歌曲中,找不到「偶然」這兩個字,而其意境跟其他兩首歌也有很大的差距。用唱歌的方式來學習詩詞,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相較於朗讀要投入比較多的情感,才能有所發揮體會,譜曲演唱是可以幫助大家記憶詩詞的。

 

 

 

回過頭來談集體創作,前面所列舉的七個分類中,前四種「團康歌曲」、「校園民歌」、「林班歌曲」、「原住民歌曲」,可說是救國團歌曲的精髓所在,因為有救國團活動這個大舞台存在,這些歌才有機會讓更多人知道,進而傳播出去。之前文章原住民、林班歌、救國團、民歌,有稍微提到這部分的內容。

 

 

 

這邊大概再區分一下這四種的不同,「校園民歌」指在民歌流行的時代,一些大專學生自行創作的歌曲,有些可能只在校園流傳,有些藉由救國團活動,讓流傳的範圍更廣,這些歌曲聽起來會比較清新單純,然後用字遣詞會比較文雅,也就是國文程度感覺比較好一些,有些會有註明創作者,但有更多已經佚失,集體創作的比例比較少,但那些佚失詞曲作者的歌曲,有不少經由不同人不同地的接力,而真的變成一種形式上的民歌,好比打狼歌(上山打野狼)」,就是類似的形式,這些歌曲蠻多的,像是女孩的眼神」、「看海的日子」、「家」、「你的眼」、「背影」等。

 

 

 

 

「團康歌曲」類似「校園民歌」,只不過創作地點會比較限定在各類活動中,過去就是以救國團為大宗,後來亦有不同活動隊(如戶外生活文教基金會)所創作的歌曲,這些就比較多所謂集體創作的歌曲,好比說吳統雄等人所創作的「偶然」。也許是當時比較有歌曲創作的氛圍,加上大家沒事做時,也不能像現在一樣拿出手機出來滑,最常做的事就是拿把吉他來唱歌,很多歌曲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所創作出來的。然後因為每個活動隊會互相較勁,這個活動隊在這一期有創作自己的歌曲,其他活動隊與不同期的成員就會也想有自己的歌。在後來所出的歌本中,有不少就是標註某某活動所創作,而這就是典型的集體創作。這些歌曲的特色在於,融合各家之長,會參雜原住民歌曲的旋律,會有部分原住民歌詞,有校園民歌的清新,也有大專學生該有的國文程度。

 

  

 

「林班歌曲」與「原住民歌曲」基本上都是原住民所創作,但發生的地點不同,前者在所謂的林班地或廣義的林班地(所謂的鷹架、遠洋、礦坑),後者除了在原住民部落外,也包括當時到各地原住民部落採譜的救國團活動隊與原住民歌謠採集者,因為原住民沒有自己的文字,很多歌曲都是口耳相傳,後來接觸漢文、日文、音樂與吉他,才運用文字與音符記錄下來。這兩個分類重疊性很高,而且有時很難說源出何處,好比「我們都是一家人」,目前登記的詞曲創作者是高子洋,但這篇獨家/〈我們都是一家人〉傳唱40年 竟是古歌謠無作者│TVBS新聞網報導,又說明這首歌其實是原住民古謠,只是一直都沒有譜與文字,後來高先生重新編曲填詞,再拿去登記,這邊可以說高子洋先生為作詞與編曲者,但旋律是很久以前就有的。原住民歌曲的特色是,歌詞都相當直白,然後林班歌曲有比較多寂寞與思鄉情感的抒發,所以情歌與思念故鄉的內容比較多,有些一聽就是原住民的旋律,但有些已經融合日本歌謠、國台語歌謠的旋律,並沒那麼好分辨。

 

 

 

 

 

「各國民謠」、「世界童謠」、「各地民謠」這三種,前兩種就不用多做介紹,基本上適合小孩唱的,就是童謠,可視為兒童民謠。「各地民謠」在過去可能指各省民謠,現在則為台灣各地民謠,除了原住民歌曲外,就是由平埔族歌曲中轉變而來的各種台灣調。這些歌都流傳上百年,經過不同人不同地的傳唱與改編,才有如今的模樣。我們目前所聽到的流通版本,大都是某個音樂家所採譜收集,然後重新編曲後的版本,旋律會比較固定一些,但不表示一定是所謂原版,誰是原版也通常不可考了。

 

 

 

介紹太多,快要沒辦法收尾了,最後一部曲,即將來介紹吳統雄等人所創作的「偶然」,這是很典型的救國團團康歌曲,若不是創作者本人跳出來說是他們的作品,或許還會一直佚名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