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昨天颱風剛過,加上連日下雨,所以今天改變一下到岡山的方式,先從家裡走路到捷運站坐車到火車站,然後再坐火車到岡山。結果,如果預期般的花錢又花時間,除了差點趕不上預定的火車之外,費用還多花了不少,高捷真的不是高雄人可以搭的起的。而如果照班上同學的建議,先搭捷運到橋頭,再換接駁車到岡山文化中文的話,那我一直是頭殼壞去才會如此做,因為這樣一次高雄到岡山,足以我坐火車來回,然後還更花時間,就算以後岡山站蓋好,我也不會如此坐,除非錢多到花不完。
今天是同理心的第三堂課程,看來已經有不少同學受到不少衝擊,畢竟老師所教的諮商方式,跟他們過去所學的不同,或者應該很明白點說,同理心這樣的切入點,跟他們想要的助人方式有頗大差異,因為大家在助人這部份都顯得很積極,然後就很不適應這種不給答案的諮商模式。
我想,這就是為何在同理心訓練團體課程前,會安排自我探索成長的的原因,就是要讓我們知道,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通常還是當事人自己,能給予正確答案的,也通常是當事人自己。因為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經歷相同的人,我們無法完全複製別人成功的模式或解決問題的方式,相對的,我們過去解決事情的方式,也不一定能適用於別人身上。除了個案本身的條件外,還是有其外在人事物,與時間環境的不同,太多的因素,讓答案不會有一個統一標準。
過去,我們如果要去輔導別人,不論是親友或是自己的小孩、學生,常常都是建立在有一定的信任度之下,所以我們很容易在安撫後,就直接給予建議,除了仗著自己對當事人的熟悉度與信任度外,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們從小所接觸的,就是直接被建議的方式,很少有機會去思考說,事情的問題點在哪??要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從中尋求解答??所以當事者也常常希望能給答案。
所以除了已經完全理解的人外,對於完全不能理解的,那種想法的衝擊也不大,最為困惑的,是一知半解,然後懷疑過去的方式到底對不對,現在同理心的模式,又到底適不適用??
有困惑其實是好事,表示自己已經了解這部份課程的重點,但在實際應用上,還在思考這樣方式的利弊得失,這樣看似過度冷靜旁觀的諮詢者,真的能協助別人嗎??畢竟大部份人都抱持的很大的熱忱才來上課的,在助人這方面的積極度應該是比一般人高,這樣的諮商態度對她們而言,自然會被懷疑,真的有辦法跟人溝通嗎??
~~插撥~~今天老師介紹了另一本更厚的工具書「助人技巧」,我想,向圖書館借就好,看到這麼厚,應該不便宜,而且粉重,我不想學陶侃。( 詳細書名:助人技巧 :探索、洞察、行動的催化,有館藏的圖書館離我家都頗遠 )
回到課程上,早上的課程主要是初層次同理心的內容,在定義上,同理心有辨識與溝通兩部份,拿上次文章所比喻的上鎖的房間,辨識就是找對鑰匙 ( key或關鍵 ),溝通就是對上key,然後才能開鎖,進入所謂信任的房間。口語化的解釋課本,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然後把感覺明白的表示出來。
然後就是辨識感覺的練習部份,分兩組操作,然後大家彼此分析情境中的當事人,其感覺為何,再重整發表。因為坐火車時有稍微預習一下,自己想到的答案都有先寫上去,加上這部份並不難,其實很快就討論完內容,反倒是對於所謂同理心的定義與做法,在那辯論,而我是覺得,這只是初步學習,目前的做法就是一種歸零學習,先拋去過去習慣的那一套溝通模式,然後從基本的同理心運作模式學習,不給答案與建議,雖然是目前諮商方式所強調的原則,但不表示毫無變通可言,只是如果基本的這部份不去認同,就開始運用過去的思考模式來解決問題,那就沒有歸零學習的意義在。
也許是因為之前有學過探索教育的帶領方式,對於其中的反思與領導團體模式有深刻認知,所以很容易進入目前同理心訓練的課程內容。在探索活動中,引導員的角色就很像是不給答案的諮商員,要團隊或某人完成某些設施的操作,然後分享看法之後,再來領導反思的動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同的就只是,探索教育通常是接觸新事物,而同理心部份的探索,則是讓當事人自己重新去思考問題,然後試著自己從問題中尋求解答,而不是一味的等我們給答案。
然後同學間有人也問,打電話過來的人,是否很多人都心裡已經有來了答案,來詢問只是需要有人可以確認他的做法。或者是,有人就是想來要答案,不給答案就拒絕進一步的溝通。第一個比較好解決,就溝通方式作應變而已,我想,想辦法讓他能自我肯定,然後再去讓他去肯定自己的答案。第二個,就所謂溝通互信的手沒有伸出,那諮商員這邊也真的無能為力,簡單說,有些人就是想要別人去決定他人生的,這樣他才有藉口去埋怨替他作決定的人,我們過去不就受類似的教育長大嗎??太多時候父母都先幫我們做好了決定,久而久之,我們就不會自己找答案了。
後者就是衝擊性比較大的,但我想,只要多接觸幾次這類型的諮商員,就能了解,真正能找出答案解決問題的人,都是當事人自己。精神科心理醫生就是如此,只是諮詢費很貴,所以不努力把問題丟出來,讓醫生告訴你如何找答案的話,是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負面情緒雖然不是病毒,會讓人致病,但累積太多他人所宣洩的負面情緒,久了多了,還是會讓自己生病的。所以基本上,諮商員還是要學會自我保護,這也就是老師強調的,我們關注的是人,而不是周遭所發生的瑣事。
中午很幸運的,搭別人的便車回高雄,少了回程的勞累,雖然雨不大,但轉車走路還是很辛苦的。
這禮拜天還有大團體的課程,接下來又是空一個禮拜,才會有同理心訓練團體的課程,那時我應該在童軍營隊中,但也剛好有時間可以騰出來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