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文是要來談童軍活動中的歡呼。之前童軍歌曲相關文章中,也有幾篇是談到歡呼的,例如j j ko le ( チェッチェッコリ,che che kule )」與Boom Chicka Boom,但這兩首其實都不是歡呼,而是ECHO SONG,只是因為這樣的歌唱模式跟引導式歡呼很像,所以我們就一直誤用,這部分會在後面的文章詳談。原本是沒那麼想寫歡呼這一塊領域的,因為接觸不多,資料又難以收集,就沒刻意想碰觸這一塊,直到上個月由人力資源委員會所辦理的活動企劃與領導初階研習10803南區活動中,才在營火中感受到國內伙伴對於這部分的認知不足,於是先寫下相對詞窮的歡呼」的初步想法,來作為之後研究這一塊領域的準備。老實講,大頭本身也是邊研究邊發表自己的看法,試圖慢慢建構出一個大家都可以理解接收的理論。正所謂劍及履及,既然決定要寫這系列文,就是要親自操作一遍,首先是趁暑假活動前的空檔,先在粉絲團寫幾篇目前所知道的一些歡呼相關介紹,再來就是在暑假營隊中嘗試教導伙伴,然後就是想這段時間所收集到的資料,慢慢寫成文章分享。而在寫系列文的同時,也會慢慢建構關於歡呼部分的基本論點,接下來就先來分享這次營隊所教授的歡呼吧....

 

 

 

基本立論

一、歡呼本質是自我意志與團體凝聚力的呈現。

二、很多通行的歡呼並不是歡呼,長久以來都被誤認與誤用了。

三、所謂「給人歡呼」是需要相關制約條件的。

四、要當場禁止負面、反向意味的歡呼,因為一旦被寬容,後果就是不堪設想。

五、想到再補充...

 

歌曲與歡呼  

 

最近幾次營隊服務,都會安排一些歌曲教唱在旅行階段,因為這是大頭在營隊中目前可以掌控的活動內容,在教學時,除了達成一種傳承的目的外,也是順便收集多一些影片相關資料。因為時間有限,能教唱的歌曲大概就一首,而這次高專,都是教BANAHA,算是貫徹想用這首歌當大頭的主題曲的目的。至於歡呼部分,則是這段時間才想到也可以像歌曲教唱方面如此操作,因為比較簡單,這次一共教了五個歡呼,分別是「手締め」、「弥栄三唱(いやさかさんしょう)」、「MABUHAY」、「Let's Go」,以及沒有影片可看,當場全程示範的「幾何歡呼」。大致都有說明其歡呼的意義與運用的場合,只是現在伙伴的程度真的不夠,都無法理解這樣傳承的意義。

 

  

 

所以,他們回饋的都是手締め」與Let's Go,至於歌曲部分,除了「BANAHA」,還有j j ko le ( チェッチェッコリ,che che kule ),這表示他們還是有在看影片,只是平時團內很少歌曲教學,於是他們在這部分的學習能力都很弱,而這也不是營隊一個小小的旅行就能改變的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