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會還得忙應用文的上台報告,所以就先寫篇簡略觀後感,這個六日在將內容詳細補上

 

這次算是比較早準備有關報告的內容,也許是因為書面報告緣故,要彙整與統合成一篇心得,所以大家的腳步會比較早一點。在討論要選哪部影片的時候,也沒想到早就看過了,所以只要再回顧一次就大概能抓住重點此外,也很幸運的能找到影片的連結,要不然又得花不少時間在找出租店上

 

這部影片的劇情大綱是,一個生活在美國社會,傳統希臘家庭下的女孩,在年過三十之後,為了想改變自己,然後找到自己真愛的故事。有很美式Happy End,也有美國觀點下的希臘文化看法,比起之前所看的那部 我愛貝克漢 的電影,劇情結構相似,對於相異文化的觀點,彼此禮儀差異的處理方式,則是有不同的表述與解決方向我的希臘婚禮 這部片的坎坷部分比較少,主因是男方這部分是全然的接受女方的文化,除了還是堅持吃素外,基本上他就是入贅到希臘,成為女方龐大家無勢力的一份子了。再加上美國人對於希臘來說,並沒有英國對於印度人那種濃濃的歧視味道,而這個希臘家族也就沒有相對於印度家族,對於美國文化有那麼大的排斥感,所以文化方面的衝突並沒有那麼多,畢竟都是歐美文化的一環,沒那種種族歧視的包袱在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說,白鳥桂輔代表的是『怪』,田口醫生代表『呆』的話,那麼我覺得,電影版白色榮光中 ( チーム・バチスタの栄光 ) 中,阿部寬所飾演的百鳥與竹內結子所飾演的田口,表現起來是比日劇版的還要來的出色。加上本來第一部的劇情就比較適合短時間的呈現方式,整體來說,我會比較推薦,先從電影版來入手,會比較容易了解這部小說吸引人的地方~~

 

白色榮光一電影版

 

雖然說電影版的比電視版的好看,不過看過第二部ジェネラル・ルージュの凱旋 ( 紅將軍的凱旋 )後,又會覺得第一部真的枯燥乏味了許多,也許是因為太多角色需要去呈現在這場錯誤中所佔的位置,1變成劇情無法有效緊湊起來,這部分道是日據部份比較能呈現的部份。綜觀整個劇情的發展,可是說是為了一個人的錯誤,而讓整個團隊的每個人付出不同的錯誤來掩飾,以保障生命的觀點來說,醫療行為當然希望能百分之百保證成功的可能性,中途絕不能有Miss ( 疏失 ),但醫生不是神,誰都不能保證每一次都能完整無缺,像這種連續成功26次的團隊,其對失敗所感到的壓力自然無與倫比,以60%的成功率來說,在類似的團隊中,發生幾次失敗的案例,並不件很奇怪的事,但這個團隊卻不行,這也就是為何主嫌會刻意隱瞞自己狀況的原因了~~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題目訂得很廣,就是你認為可以當作知識,介紹給大家的內容,都可以當成報告的主題。我是沒想太多,就直接把我最擅長與熱衷的活動拿出來談,也就是童軍。只是,考慮到發表時間只有五至六分鐘,所以就把範圍縮小至女童軍,而且把主題放在資深女童軍這部份。

 

五分半鐘的分配,目前計畫是用30秒講約略的歷史,然後30秒講女童軍階段的劃分,剩下四分半則全部放在資深女童軍的部份。得做我不喜歡的PPT,目前考慮多用點照片,然後以曾經辦過的活動來當主軸,直接用活動情況來讓大家認識資深女童軍這部份。

 

約略的女童軍歷史部份,就是說明女童軍是貝登堡爵士在1910年成立的,先由他妹妹艾利斯領導,然後再交由他的夫人--奧麗芙蓓登堡,至今剛好成立一百年。國內最有名的女童軍,大概就是對日抗戰時,向四行倉庫送國旗的楊惠敏,不過女童軍總會正式成立是民國47年。

 

目前女童軍的階段分為,小小女童軍5-7歲,幼女童軍7-11歲,女童軍11-15歲,蘭姐女童軍15-17歲,資深女童軍15-17歲,會質女童軍23歲以上。今天主要談的,是有關資深女童軍的部份。

 

資深女童軍以學制來分,約是大學階段或專三以上的年齡的女生,所可以參加的女童軍團體。活動的方式就跟我們在國中小階段所見的女童軍一樣,穿著制服,從事戶外的露營活動或是相關服務性質的活動,不同的就只是,資深女童軍是可以自主的大女孩,絕大部份活動不再由所謂團長(服務員)來安排,而是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從事自己想要的活動,以下就是以實際的活動情況來了解資深女童軍~~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算是完結篇,因為已經上台發表結束。整體來說,馬馬虎虎,三個人做三套PPT,怎麼看也不像是小組合作。但我可是又翹掉一節日文習作的考試機會來拼PPT,真的是盡力了~~

 

並非小組的組長,所以別人怎麼說,我就怎麼配合。至少這次比上次好多了,禮拜天就告知大概要準備那個部份,起碼還有三天的時間可以準備。但沒有彼此討論的結果就是,想的層面還是不夠,同時,也不曉得彼此預備發表的時間有多少,所以一開始我就準備大概40分鐘的量,然後再刪減約剩15分鐘的內容,也就是大概一堂課1/3的時間。果不其然,其面兩位才講約15分鐘,所以我只好盡量拖時間,也不曉得講了約多久,但大概20分左右應該有~~其實我也是順便為未來可能接社團老師而準備,太久沒上台了,真不知道還有沒有連上兩堂課的能耐~~

 

發表完後自己的感覺是,講話依然有些不順,畢竟我是要求自己完全不看稿,不熟練是必然的,雖然也私下模擬過,但台上的緊張感還是會讓整個步調變亂。大致上準備的內容都有提到,只可惜關鍵部份--上課的禮儀方面,還是在緊張之下忘了不少該書的。簡單說,上課的禮儀是小時候就養成所謂不成蚊的規定,很多禮儀規定,其實都來自於老師的態度與想法。校規除了大原則外,其實不會特別強調教室內的規範,還是把整個掌控權給老師。所以這部份其實不好討論~~

 

最簡單的來說,就上課能否吃東西這點,到了大學,到了晚上上課,其實都有點因時因地制宜,以前上課是規定絕對不能吃東西,但後來很多研究顯示,上課時若能嘴巴多做咀嚼動作,其實是有助益於集中上課精神的。特別是當肚子咕嚕咕嚕時,根本完全無法集中精神。有很多學生是上班後直接到學校,跟一直在學校上課的學生,或職業學生的狀況不一樣,真的要有所體諒。

 

至於點名制度,老實講要翹課的還是翹課,不會因為堂堂點名就堂堂到,根據大頭過去也在其他大學上過課的經驗,點名規定嚴格的到課率,並沒有比不執行點名的到課率來得高。重點還是有沒有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然不想上課的因為要點名才來,然後趴著睡覺或私下講話,才反而影響上課的情緒...

 

但無論那一部份,現在上課的秩序與禮儀觀念,是比以前差很多,這是從小教育就養成的,到了大學要去做改變,真的很難,除非就是,常換位置。簡單說,會聊天的就分開,喜歡睡覺的就位置調前,同學的所處位置,其實也代表某部分他對這堂課的態度....

 

至於說這些禮儀的來源??就跟要我說中文的文法結構一樣的難,對我們而言,有些禮儀是自然而然就認為是對的,認為該遵守,是不成文的規定,這比講國外的部分還難,而且應該說,台灣這部分應該要先講,如此再講到日本與新加坡時才會有對照,問題小組就是這樣安排,也這樣的要我們自行準備而沒彼此討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真的是盡力了....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學校方面的禮儀可以用校規這方面來說明,教育部分則是範圍比較廣的涵蓋,像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職場教育都算是,所以今天報告的部分主要以單純學校生活與學習方面的禮儀來說明。

 

在校規部分,各校的內容可說是大同小異,簡單說就是讓學生有學生的樣子。運用生活禮儀方面的觀念教育,與日常學校生活模式的潛移默化,以期望學生能成為健全的公民。

 

而生活禮儀方面的教育,則可以用禮這個字來涵蓋,也就是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行為舉止都要有禮貌。舉例來說,『請』、『謝謝』、『對不起』這三句話是從小的時候,在學校裡就一直被教育與人應對的禮貌,到生活中真正都能落實的人並不多,所以一直到大學階段,學校方面還是得不時提醒同學,要會說『請』、『謝謝』、『對不起』。

 

在此,用國民小學生活禮儀教育 來看,小時候在學校所被教育的觀念。這部份的內容,各校的計畫內容都是大同小異,而單看學校生活的禮儀這部分內容,也是以有禮作為規範主軸。 

 

國民生活須知,則是民國五十七年,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所制定發行的一本,有關生活禮儀規範的書籍,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擅用『請』、『謝謝』、『對不起』之外,還包括一般守則與食衣住行育樂等,共99條的禮儀規範。這其中雖然有一些是過時的觀念,但大部分現在還是很受用,例如對方說話,不可打斷,旁人談話,不可插嘴,聽人講話,耐心聽完。這條也是從小在學校就學習的觀念,卻一直很難做到的禮節。

 

國民禮儀範例,則是民國59年由內政部制定頒布,參照我國的固有禮俗和現代社會生活的狀況而制定的禮儀範例,使國民對於各種禮儀,能有明確而統一的規範。這部份算是比較廣泛社會禮儀教育的範疇,但跟國民生活須知一樣,是需要透過教育方式來讓大家熟師。

 

學校中,除了跟同學的應對相處外,最重要的就是與老師的應對相處,這部份也是年紀越小越懂得最基本的尊師重道。上課時要注意到的禮儀其實有不少,只是到了大學階段,很多人都忘記罷了。例如不遲到早退、上課時不私底下說話聊天與不使用手機等,重點都在於尊重授課的老師,與其他上課同學的權益。以下播放一段有關這部份禮儀的影片 新生活運動  』,很有趣的影片,只是標題應該不是上課不遲到,而是不翹課才對

 

去年,教育部大力推行三品教育所謂三品,就是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 生活有品味,這部份則是學校禮儀教育的再提升,但也可見,學校的禮儀教育與禮貌運動'正日漸退步中,因為這表示小時候的公民教育到現在的全人教育,都沒辦法讓人覺得台灣是個很有禮貌的地方。這有待學校,家庭與社會等多方教育,才有辦法改善目前的狀況。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合最近即將要舉辦的童軍工程自我挑戰營再重起這系列文章的撰寫的工作。雖然這活動是由女童軍會主辦,也看不出有替這幾年高雄市高級考驗營的卡關王--工程計畫書解套的意味,但的確是對搭童軍斥候工程來說,一個實戰且又能學習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其實參加費用不算便宜,因為所耗費的竹材與繩子都是損耗品,兩天活動要一千元,大概有三分之ㄧ強是用在這部份的開銷上。這也就是以往在搭國中聯團露營的營地工程時,常常希望伙伴能來幫忙的原因。而這樣的工程營也不是年年都有,以過去舉辦的次數來看,大概是每四至五年才會有一次~~

 

DSCN1205.JPG  

 

以整個活動內容來看,是採做中學的方式,也就事先對於伙伴本身能力有番調查後,在平均分配在各小隊中,然後會有具搭設經驗的羅浮與服務員從旁協助。社區團那些高獅以上的伙伴,大概也都被編入小隊操作,所以小隊基本搭建工程的能力是有,就看這些人的領導能力,有沒有辦法讓小團隊的成員都有所成長了~~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比較早收到小組的通知了,這次上台所必須花費的時間比較多,不曉得有沒有辦法準備充分。

 

學校的禮儀與文化範疇,大概是本課程中離我們生活最接近的部份,也因為最貼近,自然也不好講,因為內容對不對,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到相對來說,也因為最接近,反而都人留意自己什麼都沒做到,就拿最簡單的一點,尊重別人上課的權益,就很少人做得到。現在的課堂,能有安靜的聽課空間,真的很難~~

 

就暫時先設定學校禮儀教育與學校文化兩大部分來找資料~~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是會稍微關心一下最近的戰況,只是真的沒有以前那樣的熱衷了。並不是說不相信目前還留在廠上的球員是真的很認真的在打球,而是一再的出問題,會讓人失去那種看球的動力。

 

而最近的戰績也代表著去年假球案對各隊所影響的程度,以及考驗球隊本身體質是否健全。去年受傷程度最小的牛與獅戰力可以說沒太大影響,只不過獅隊臨時換了領隊,起初軍心大亂,而熊隊受假球案影響的程度不亞於象隊,但堅強的二軍戰力,讓目前隊伍還有辦法為上半季冠軍而努力。象隊本來就是半職業球隊,線再三強一弱的呈現並不意外。比起假球案,企業主對於球團的經營手法之糟糕,才是造成象隊目前慘狀的主要原因~~

 

就看看老妹有沒有興趣在一起去看球了,反正就在他工作的醫院旁邊,方便的很~~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日劇白色榮光1的劇情模式,因為節奏過慢,反正不如電影白色榮光那樣吸引人觀賞。第一部大概看到第四集就開始邊看邊睡,所以現在都是以追日劇白色榮光第二部--染血將軍的凱旋 劇情為主,雖然第二部也看過電影版,也覺得電影版的拍得很不錯,但日劇版的劇情走勢有稍微修正,很像是空中救難英雄那樣,每集都以探討一個病例為主軸,然後再慢慢融入整套染血將軍的凱旋劇情,這樣的方式比較符合我的胃口。

 

日劇 白色榮光 

白色榮光的作者海堂尊,本身就是醫生,就跟國內另一位醫生作家侯文詠一樣,以醫院為主題,寫了不少有關這部分的作品。目前白色榮光系列作,除了チーム・バチスタの栄光 ( 隊伍 巴提斯塔的榮光 )外,還有ジェネラル・ルージュの凱旋 ( 紅將軍的凱旋 ) 、 ナイチンゲールの沈黙 ( 南丁格爾的沉默 ) 與イノセント・ゲリラの祝祭 等四部。目前拍成電影的有前兩部,是由竹內結子與阿部寬搭檔主演,日劇除了前兩部外,還有SP南丁格爾的沉默。這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由界雅人擔任速水醫生,電影版的ジェネラル・ルージュの凱旋,他演的棒棒糖男孩真傳神~~

文章標籤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中報告一共有11組,除了我門小組所負責的新加坡部份,其他各組的國家或地區有韓國、香港、台灣、越南,馬來西亞、印度、澳門、琉球、菲律賓、柬埔寨。可以說都集中在東亞與東南亞地區,也許是因為都是鄰近的國家,感覺比較熟悉,資料比較容易取得的緣故。

 

而兩週聽下來的感覺是,第一週前五組的準備比較齊全,第二週的聽起來就有點零零落落,內容姑且不談,有些組連唸乾稿的都顯得口吃,這表示事前沒有模擬過,才會有這樣的狀況。而整體來說,報告重點抓得還不是很明確,在殖民環境下所產生禮儀與文化的影響的主軸下,談到的部份實在太少~~

 

總歸這幾組的報告內容,可以發現殖民所造成的影響大致上有(一)語言(二)宗教(三)律法 這幾個比較重要的部份。以台灣為例,現在我們的台語詞句中,還留有很多日語的字句,就是語言受影響的證據,但我們至少還保有自己的語言,很多地方像菲律賓,就連自己的語言都消失了。

 

所以可以看到,被英國殖民過的地區,英文就會被列為官方用語,葡萄牙殖民地又會有葡萄牙與。要不然就是原有文字遭到破壞,像越南原有用漢字的習慣,現在便成拉丁語系的拼音文字。但這些官方用語,卻不一定是很標準的英文或法文,像菲律賓的英文就帶著濃濃的土腔,然後也會像日文中的外來語一樣,平常在自己習慣的用語上夾雜其他語言,就會讓普通話不像普通話,講起英文又有怪怪的腔調,如同現在的新加坡~~

 

宗教所影響的部份,是以被佔領越久,本身民族就沒有一箇很堅定的信仰的被殖民國家,才會造成整個國家的宗教信仰被殖民國所影響,好比菲律賓的天主教,台灣原住民的天主教,皆是如此狀況。而像香港、澳門、台灣與新加坡,這些華人眾多的國家,因為本身民間信仰已經夠根深蒂固,加上華人的民族特質,所以外來宗教的據點是有增加,但都抵不過原本信仰的族群。這個宗教也許已民間信仰居多,非純粹佛教,也非純粹道教,也不是所謂佛道合一的緣故,而是儒釋道三教所融合的中華文化。一句慎終追遠,大概就可以打死一票單一神論的教派了。這也就為何向天主教可以在菲律賓推展那麼順利,在華人文化區卻吃鱉的主要理由之一。

 

而宗教背後所代表信仰的控制力,也是殖民地有沒有辦法掌控的重要關鍵,因為外來殖民者都很難用宗教的力量去掌控華人的世界,所以律法就成為控制華人很重要的部份,英國殖民地的鞭刑就是專門來對付華人。而台灣日據時期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也說過:『台灣人愛錢愛面子怕死』,嚴刑峻法對付華人是很有用的方式,所以這也就是新加坡為何還保有鞭刑的緣故。

 

律法的背後,則是所謂民主政治觀念的傳播。雖然說這些殖民列強都是帝國主義形式的侵略,對於殖民地能採愚民政策就採愚民政策,但隨時代進步也不能頂抗這些人接觸到什麼叫所謂民主政治,所以後來很多殖民地才有所謂的獨立運動。只是當國家越大,人口越多的殖民地獨立之時,才會深深感受之前的愚民政策後遺症有多嚴重。但也由於這些列強變相保護的情況下,讓很多國家免於遭受大規模世界大戰的傷害。讓其有餘力在大戰結束後,面對戰力耗損的列強,提出獨立的要求。

 

至於說用禮儀與文化這兩部分來說明殖民的影響,形於外的禮儀行為是比較容易受到殖民國家教育法令這類政策的影響,但對於形於內的文化卻得看所占領的年數與殖民的強度而定,同前面的理由,華人世界對於文化方面的明顯又強烈的殖民政策會採取比較強烈的反抗,這方面倒是吃軟不吃硬,軟性的文化侵略方式反而比較容易改變 ( 如哈日哈韓 ),但也僅是次文化的一部份。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