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世界名曲,是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有不少學校鐘聲,是來自這些名曲旋律。最常聽到的鐘聲旋律,莫過於西敏寺鐘聲,原旋律來自英國西敏寺教堂的時鐘音樂,後來變成英國BBC的廣播開頭樂,在經日本發明家重新運用,於1954年時,變成現在學校常見的鐘聲。最原本的鐘聲就是傳統的手搖鈴,不過戰後大家想拋除跟空襲警報一樣的搖鈴聲,所以才會想用別的鐘聲取代。而西敏寺鐘聲的旋律為1 3 2 | 5 - - | 1 2 3 | 1 - - |3 1 2 | 5 - - | 5 2 3 | 1 - - | ,就四個音階,共16音符而已。這樣的鐘聲除了日本與台灣外,還有南韓也在用,算是東亞國家相當特殊的共同習慣。

 

 

 

至於其他有名的學校鐘聲,首推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中的一段旋律,一般稱為念故鄉,但對童軍伙伴來說,則是晚會歌。其旋律跟晚會歌基本上是一樣的,就少了末尾的一段旋律而已。然後還有法國民謠孤挺花、蘇格蘭民謠風鈴草、春之歌、幽默曲等。有些採用不同的鐘聲,主要是因兩者學校過近,要有所區別才不會搞錯。

 

 

 

這段鐘聲,少了在晚會歌中的「今日事不拖延,已經都做完;明日事準備好,心中沒掛念。」這兩段歌詞一半的旋律。

 

 

 

孤挺花的學校鐘聲也很常聽到....

 

 

 

這一樣是模仿教堂的鐘聲,其來自英國的whittington教堂

 

 

 

據說也有學校用幽默曲Dvorak Humoresque NO.7,同樣是德佛札克的作品。

 

 

 

但最讓我懷念的,莫過是風鈴草的鐘聲....因為小學的下課鐘聲就是風鈴草....很少聽到了,只能用相近的音樂來替代。

 

arrow
arrow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