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陣子為了寫系列,便將國小至高中時代所學到的帶動唱歌曲,那些還有記憶且具意義的,選了幾首來介紹。在寫老歌精選同時,也研究了一些在網路上關於帶動唱來源的說法。基本上,網路上的起源說法普遍都是錯的,帶動唱的原型就是童軍運動中的唱和跳(Action song),也就是利用帶有動作的歌曲,所進行的活動方式。引領帶動唱熱潮的,的確是戴南祥老師,他將原來盛行於童軍活動中的唱跳,結合手語歌與他獨特的表演方式,加上在電視節目大學城的推波助瀾下,才將這樣的活動方式讓台灣所有人都知道。引領風潮的人的確是戴南祥,但唱和跳(Action song)這樣的活動方式,早在國外流行多年,台灣以外甚至在台灣本身的唱跳,都是早於戴南祥推動之前就有的,帶動唱的概念並非一人所特有。

 

 

 

原本的唱和跳,就是適合幼稚園與國小低年紀的小朋友,高階的動作也僅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國中以上,頂多是串場炒熱氣氛之用,並不適宜當活動主軸表演方式。但自從帶動唱流行之後,可以說每次有團慶或營火,場上幾乎都是帶動唱,造成一個原本可以讓大家互相觀摩對方表演的場合,通通都是拍拍屁股站起來,整場動個不停,玩個幾次就會覺得無趣。

 

  

  

在日本,唱和跳( Action song )稱為手遊或唱遊,也就是邊唱邊用手勢帶領活動的方式,這是幼教老師必備技能,而台灣部分也有不少唱跳動作與歌曲是從日本而來,像是雞蛋歌 (一顆雞蛋破掉了....) 就是日本幼稚園手遊的指定歌曲之一。 

 

 

 

在國外,這類的活動也是比較常見於幼童軍與幼女童軍,再往上有比較高階的表演方式,不像我們,從幼稚園到大學常常都是同一套動作。平時串場用就算了,但若是當成活動主軸,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arrow
arrow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