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第三次上課了,對於時間掌握還可以,只是三次上課的時間都不同,有20分鐘,亦有60分鐘,而這次40分鐘則是原先排定的時間,而原始課程也是按照40分鐘去設計。後來得知有60分鐘課程時,才又多安排一開始歌曲教唱,以及最後猜歌與說明的內容,也就因為如此,這次上課有點趕,但該上的部分還是都有上到。原本第一天全程旁聽課程,是想將第一天所教唱的所有歌曲,選擇幾首歌放在最後,用原曲讓大家猜猜與複習的,沒想到回家坐在電腦前,就這樣睡著了...只得利用第二天上課前,將原先所準備的影片QR-code放在投影片中。原先計畫進化的2.1版,只進化到2.01版。

 

 

 

這次也總算看到我上課的影片,不然都不曉得上課的狀況如何。老實講,要不是一開始確認上課時間被縮短,否則我很想把一開始的banaha教好,只讓大家唱一遍是不夠的,受到另一個版本的影響,第二段可以說完全唱錯,於是整個大走調,無法呈現三部輪唱的和諧感。這部分大概只有讓伙伴回去後自己體會,而這也是為何要推追溯原曲與歌名的原因,唯有如此,伙伴們才有辦法自己找資料來學習。然後這篇來稍微補充,關於歌名的命名方式,以及參考的相關依據。

 

就如過往詩詞中,常常會看到無題的詩句一樣,很多歌曲原本都是沒有所謂的歌名的,作曲這部分很明顯,很多古典音樂常常都是標示某位音樂家曲調形式的第幾首作品而已,例如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很多都沒有創作者給予的曲名,有不少是後來所附上的,當然這是因為純音樂沒有文字,自然沒辦法按照內容給予歌名。

 

但作詞這部分亦然,很多人在填詞時,其實都沒想在名稱就直接寫的,寫完後也不一定會給予名稱。就如詩經的蓼莪,是後世為了整理方便,所以拿第一句的前後兩字當詩名,而這也是歌曲命名的第一種,也是最常見的方式,也就是拿歌詞第一句來命名。這個不用特別舉例,用這次所教的歌來說明,像是「榮譽在我心」、「the big carabao came down the mountain」、「背囊雖重」、「極偉的貝登堡」等,而這命名形式也通常可以反過來查,這首歌的第一句歌詞應該是怎麼唱,好比說「Tum ba(拜火)」,就可以判斷,這首歌應該先唱Tum ba,而不是阿累阿累伊~~

 

而如果第一句歌詞不具意義或是太過平凡,有些會以第二句為歌名,像「來來來,朋友們,舉起你的右手擺一擺」,就比較常見以舉起你的右手擺一擺」為歌名,另外還有「對國家盡本份」也是。

 

其次是以最後一句為歌名,例如「歡樂在今晚」,只是大部分習慣稱為「晚會歌」,但最初的歌名就是「歡樂在今晚」。因為從前兩句都看不出整段歌詞想表達的意涵,所以就用最後一句,也最符合整段歌詞意義的一句來當歌名。但這樣的命名方式很少見,因為很多人都記不住歌名(不太會唱的人通常只會記住前幾句歌詞,所以自然不知道最後一句怎麼唱,也就不會知道歌名),只知道這首歌是晚上營火會唱的,而過去營火常常就有人用營火晚會稱呼,於是就用「晚會歌」稱呼。而就整段歌詞的意義來說,也完全看不出要舉行晚會的意涵,但因為用了「晚會歌」這個錯誤歌名久了,也就將錯就錯了。後來對於營火的正式稱呼,究竟要稱為「營火」?還是「營火晚會」?開始兩派人馬互相爭論時,就有人來拿這首「晚會歌」來辯駁,問題這是將錯就錯的歌名,並不能拿來當證據,只能說明這樣的爭論從50年前就開始有了...

 

然後也因為如此,於是拿最後一句當歌名就很少見,因為必須熟悉全部歌詞,才有辦法知道最後一句怎麼唱。

 

然後由「TUM BA」與「歡樂在今晚」的例子,可以說明正確歌名的重要性,另外像是「餓蛇舞」的正確歌名為「Hey ho no body home」,除了一樣拿第一句當歌名外,也是讓大家知道,這首歌跟「蛇」沒有關係。

 

而像是「鈴個鈴個魯」的原歌名為「Skidamarink」,「滑雪歌」的正確歌名為「Once An Austrian Went Yodeling」與「Once An Austrian Went Yodeling」,當初努力的溯源,也都是想幫大家找到正確的路,往後找相關資料時才找得到東西。

 

林林雜雜寫了這麼多,只是想讓大家知道,這麼花時間與精神所做的努力是有意義的,同時也提供一個方式讓大家判斷,這首歌的歌名,是否有誤。除非有列出原作者,然後確認這的確是原作者自己取的歌名,否則照慣例就是以上面幾個方式來取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