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缺工作人員,但不缺羅浮行蘭」,當董老師說目前營隊的人員狀況時,再對照這幾年,寒暑假或大型活動前,一堆徵求羅浮來服務的文章,會覺得蠻有趣的。


大頭自己去年參與第十次全國大露營的服務工作,就很明瞭這十年來,羅浮行蘭這部份的人數大幅度縮減,連帶著年輕的服務人員也難找的狀況。主要還是價值觀的改變,在學校與家庭的養成教育下,新一代的都算蠻現實的,對於沒有明顯利益的工作,通常都不會參與。志工,只有想要甄試時,才臨時需要的資格,對於服務的意義,不會想去了解自然也沒多大心思在這裡頭。


然後,辦理活動的人也該思考,要拿出什麼樣的服務內容,才會讓這些人願意來,特別是在還要付錢才有辦法服務那種這已是相當過時的方式,如果這樣的方式是不許改變的狀況下,那要拿出什麼樣願景給這些年輕人。否則再怎麼有心的人,也寧願去參與其他團體的服務,因為在童軍,他們看不到能被回饋到,最基本的成就與價值。


所以有年輕一輩參與服務的營隊,大部份都是有自己班底與培養訓練的管道,例如高級考驗營,如果能讓這些參與考驗的伙伴,讓他們在行蘭階段再有機會回饋營隊,進入服務團隊的話,自然到羅浮階段,就有能力去承擔更多的工作,而且不只有高級考驗營這個營隊而已。


給予年輕人舞台,就要有付出成本的心理準備,他們都在學習階段,需要給予他們有犯錯的空間,不可能每個人的每次表現都盡如人意。與其活動前才在那邊急著找人,倒不如回頭思考,為何營隊訓練培養出去的伙伴,會不願意回來參與服務??


大露營就算了,因為這是燃燒各地資源的產物,人力這部份,也都是消費各團的人情債,上頭都不痛不癢的,就連去年的窘況亦然。然而,類似晉級考驗的營隊,應該都要有自己的班底,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培育的方式,而不是一再的尋求外援。


自己營隊訓練出來的,能回頭來擔任工作人員的好處是,很容易進入狀況,對於流程會比較熟悉,也比較容易了他們的能力,安排適合他們的職位,然後盡而培養新的能力,讓他們能更全面的發展。


大致要經歷兩次營隊的磨練,這些伙伴才有辦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總之,鼓勵營隊的伙伴也能朝這樣的目標前進。

arrow
arrow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