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綱分類之下,除了以特殊的外型來加以分門別類外,主要是以牙齒種類及蹄數來作區分,關於蹄數分類這部分,會在獸類專科章(下) 之 有齒之齒這篇文章詳細說明.此篇文章主要敘述在依據牙齒種類上所做的分類~~
哺乳綱動物的食性 ( 飲食習慣 ) ,主要有肉食性,草食性以及雜食性三種.而生物學家研究這類動物是那一種食性,主要以其門齒,犬齒,以及臼齒三類的分佈及多寡來定論.一般而言,草食性動物的犬齒不是小而退化,就是完全沒有犬齒,取而代之的是發達的臼齒來幫助研磨食物.而肉食性動物則是犬齒發達,犬齒一詞的由來也是因為犬科動物在這部分的牙齒特別發達為故,主要用來咬住獵物並撕裂食物.雜食性動物則是三種都兼備,沒特別發達或退化的,就像熊科動物或靈長類動物.也就是說,人類不是肉食性動物,但也非草食性動物,單純吃素或吃肉都會造成身體缺乏某部分營養,是一種偏食行為.這是因為我們不像那些草食性或肉食性動物一樣.身體已經有產生一種可以取代另一種食性的獲得營養功能~~
而囓齒目動物,是因為其上下顎各有一對門齒.這對門齒不斷生長,嚙齒目動物必須通過咀嚼來不斷磨這兩對門齒,來使得它們的長度得以控制,這也是嚙齒目名字的來源.大部分的囓齒目都是草食性,但也有吃昆蟲與魚的雜食性種類,管齒目與貧齒總目 ( 有甲目與披毛目 ) 則是因其牙齒部分構造原始而命名,所以一併列此文章討論.至於食蟲目,本來是想與食肉目放在一起討論,但因為食肉目要討論的範圍比較大,然後在食蟲目中,有挺多種類在外形及名稱上都跟囓齒目相似,所以也一併在此文章中討論.
~~ 以下總亞綱分類中,綠底藍字是這篇文章要介紹的部分 ~~深綠底藍字是已經介紹過的部分 ~~
=== 真獸亞綱 真獣下綱 Eutheria ===
真獸亞綱 , 即胎盤動物.這分類的動物,是我們最常見的.
此分類中一共有21目,除了常見十目--靈長目( Primates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食肉目( Carnivora )、長鼻目( Proboscidea )、兔形目( Lagomorpha )、翼手目( Chiroptera )、鯨目( Cetacea )、囓齒目( Rodentia )、食蟲目( Lagomorpha )等外.
還有海牛目( Sirenia )、鱗甲目( Pholidota )、有甲目( Cingulata )、披毛目( Pilosa )、蹄兔目( Hyracoidea )、管齒目( Tubulidentata )、皮翼目( Dermoptera )、象鼩目 ( Macroscelidea )、樹鼩目( Scandentia )、鼩形目 ( Soricomorpha )、非洲鼩目( Afrosoricida )等11目。
=== 貧齒總目 異節上目 Xenarthra ===
又稱異關節總目。原始真獸類之一,是現存最古老的真獸類,保存真獸類原始特徵和獨特的特徵,如脊柱後部的胸椎和腰椎上有附加關節。一般哺乳類的頸椎通常7個( 不過海牛目是6個 ),而異節總目的動物頸椎數則分別有6,9,10個幾種。同時,脊椎骨裡面的腰椎,被其他的哺乳類所沒有的附隨物性的關節。亦即,腰椎的關節突起成為二重,坐骨與脊椎癒合著。根據這個關節,腰附近的脊樑骨,變得非常堅固,這就是異節總目(Xenarthra)的語源。
由於從真獸誕生的初期就已經分化了出去,其成員之間差異較大,成員包括行動最慢的樹懶 ( 披毛目樹獺亞目 ),舌頭最長的食蟻獸 ( 披毛目蠕舌亞目 ),以及少數有鱗甲的犰狳 ( 有甲亞目 )。
多數有齒(食蟻獸沒有牙齒)但無齒根(故名),齒可終生生長。這些牙齒構造簡單,沒有法瑯質,不具門齒和犬齒。
== 有甲目 アルマジロ目 Cingulata == 【分類表】
此目有1科7屬共21種,是唯一有殼的哺乳動物,生活在中、南美洲和美國南部地區。是現存貧齒目中種類最多,分佈最廣的一類。
胃口很好,幾乎什麼小動物都吃,主要吃昆蟲。一隻九帶犰狳一年要吃掉100公斤昆蟲,其中害蟲要占四分之三,同時還吃腐肉、毒蜘蛛、蝎子和蛇等,它們對農作物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六帶犰狳 ( Six-banded Armadillo,ムツオビアルマジロ ) ,學名Euphractus sexcinctus 。也叫黃犰狳,是生活在南美的一種犰狳,分佈於玻利維亞、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等地區,體色為黃色或紅褐色。【其他相關介紹】
== 披毛目 有毛目 Pilosa ==
== 樹獺亞目 ナマケモノ亜目 Folivora == 【分類表】
此目共有2科2屬5種,樹懶科 ( Bradypodidae ) 、二趾樹懶科 ( Megalonychidae ) 。
其移動的速度非常非常地慢,長期居住樹上,因不能在地面爬行,所以如果不幸掉到地面,容易成為其他肉食性動物的獵物。
褐喉三趾樹懶 ( Three-toed sloth,ノドチャミユビナマケモノ ) ,學名Bradypus variegatus。現存最大陸生動物。【其他相關介紹】
== 披毛目 有毛目 Pilosa ==
== 蠕舌亞目 アリクイ亜目 Vermilingua == 【分類表】
此目有一科三屬四種,食蟻獸科 ( Myrmecophagidae ) ,大食蟻獸屬 ( Myrmecophaga ) 、侏儒食蟻獸屬 ( Cyclopes ) 以及小食蟻獸屬 ( Tamandua )。
大食蟻獸 ( Giant Anteater,オオアリクイ ) ,學名Myrmecophaga tridactyla。是食蟻獸的一種,分佈在美洲部份地區,生活在草地、落葉林和雨林地區。主要以螞蟻和白蟻為食,一天最多可食30,000隻昆蟲。【其他相關介紹】
== 管齒目 ツチブタ目 Tubulidentata == 【分類表】
此目僅存一種,土豚科 ( Orycteropodidae ) ,土豚屬 ( Loxodonta ) 。
有很長的吻邊。牙齒退化,由中央有管的圓柱型的臼齒組成,這就是管齒目一詞的由來。外耳大型直立。有前肢4趾,後肢5趾。
僅分佈於非洲,無蹄有鋒利的爪,且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 。
土豚 ( Aardvark,ツチブタ ) ,學名Orycteropus afer。又稱非洲食蟻獸,耳長,吻如豬,舌長而粘。爪強而有力,善掘洞。棲草原和林地,食蟻和白蟻,夜行為主。【其他相關介紹】
== 囓齒目 齧歯目(げっしもく) Rodentia == 【分類表】
此目共有五亞目,鱗尾松鼠亞目 ( Anomaluromorpha ) 、松鼠亞目 ( Sciuromorpha ) 、豪豬亞目 ( Hystricomorpha ) 、河狸亞目 ( Castorimorpha ) 以及鼠形亞目 ( Myomorpha )。
嚙齒目是哺乳動物中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一個目,約占了哺乳動物種數的一半。在世界上所有的洲上(嚙齒目和翼手目是唯一沒有依靠人的幫助到達大洋洲的高級哺乳動物)、大多數島上和除海洋外所有的生態環境中都有嚙齒目動物生存。
鱗尾松鼠亞目 -- 現有鱗尾松鼠科 ( Anomaluridae ) 、跳鼠科 ( Pedetidae ) 等兩科。
跳兔 ( Springhare,トビウサギ ) ,學名Pedetes capensis。跳兔外表像細小的袋鼠(但完全沒有關係),後肢發達,可以跳起超過2米,故此得名。【其他相關介紹 一】【其他相關介紹 二】
松鼠亞目 -- 現有松鼠科 ( Sciuridae ) 、睡鼠科 ( Myoxidae )、山河狸科 ( Aplodontidae ),特徵就是下顎的獨特形狀,其下顎的活動是與門齒的牙根同一平面。【松鼠亞科分類表】
赤腹松鼠 ( Formosan Red-bellied Tree Squirrel,タイワンリス ) ,學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松鼠科 ( Sciuridae )。腹面為栗紅色外,全身為深褐色,尾毛極膨大,故俗稱為「膨鼠」。台灣全島普遍分佈,為樹棲、日行性動物,以晨昏最為活躍。主要以植物的果、花、葉為食,偶而也攝取一些動物性食餌。全年均能生殖,壽命約為4年。【其他相關介紹 一】【其他相關介紹 二 】【其他相關介紹 三 】
台灣大赤鼯鼠 ( Formosan giant flying squirrel,タイワンモモンガ ) ,學名Petaurista Petaurista grandis,松鼠科 ( Sciuridae )。鼯鼠可以滑翔,因此得名飛鼠。飛鼠還可以進行類似松鼠的長距離的跳躍。鼯鼠的滑行得利於其飛膜以及尾巴,其飛膜可以撐開以起到翅膀作用滑翔,而其尾巴可以控制方向。【其他相關介紹 一】【其他相關介紹 二 】【其他相關介紹 三 】
豪豬亞目 -- 現有18科。【豪豬亞科分類表】
不同豪豬物種的刺有不同的形狀,不過所有都是改變了的毛髮,表面上有一層角質素,嵌入在皮膚的肌肉組織。舊大陸豪豬(豪豬科)的刺是一束束的,而新大陸豪豬(美洲豪豬科)的刺則是與毛髮夾雜在一起。【其他相關介紹】
北美豪豬 ( North American Porcupine,ヤマアラシ ) ,學名Erethizon dorsatum。現存最大陸生動物。【其他相關介紹】
河狸亞目 -- 現有河狸科 ( Castoridae ) 、衣囊鼠科 ( Geomyidae ) 、異鼠科 ( Heteromyidae )。
歐洲河狸 ( European Beaver,ヨーロッパビーバー ) ,學名Castor fiber 。別名海狸,分布在歐洲與亞洲少數地方,牠們性食樹皮、樹葉、樹根等植物性食物,後腳有蹼,是游泳、潛水能手。【其他相關介紹】
鼠形亞目 -- 現有跳鼠科 ( Dipodidae )、鼴形鼠科 ( Spalacidae )、刺睡鼠科 ( Platacanthomyidae )、倉鼠科 ( Cricetidae )以及鼠科 ( Muridae ) 等五科常見科。
最大的一個亞目,包含了將近25%的哺乳類物種,它們的外表皆與老鼠相似。
長耳跳鼠 ( Long-eared Jerboa,オオミミトビネズミ ) ,學名Euchoreutes naso。為長耳跳鼠亞科 ( Euchoreutinae ) 長耳跳鼠屬 ( Euchoreutes ) 唯一的種,其耳朵特別大,因此被稱爲長耳跳鼠,是一種典型的適應跳躍活動的嚙齒類動物。主要生活在中國和蒙古的戈壁沙漠及阿爾泰山脈地區。【其他相關介紹】
小竹鼠 ( Lesser Bamboo Rat,コタケネズミ ) ,學名Cannomys badius。鼴形鼠科 ( Spalacidae ) ,竹鼠亞科 ( Rhizomyinae ),竹鼠科 ( Rhizomyidae ) ,小竹鼠屬( Cannomys )。【其他相關介紹】
刺睡鼠科 ( Platacanthomyidae,トゲヤマネ科 ) 。【其他相關介紹】
倉鼠科 ( Cricetidae,キヌゲネズミ科 ) ,分五個亞科、112個屬和約580個種,是哺乳動物中第二大的科,包括倉鼠、田鼠、旅鼠等。【倉鼠分類表】【其他相關介紹 一】【其他相關介紹 二】【其他相關介紹 三】【其他相關介紹 四】
敘利亞倉鼠 ( Syrian Hamster or Golden Hamster,ゴールデンハムスター ) ,學名Mesocricetus auratus。也稱黃金鼠,是最廣為人知的倉鼠敘利亞倉鼠。現在可能已在野外絕跡,但在全世界的卻是受歡迎的家庭寵物,且也被用作科學實驗,日本著名卡通哈姆太郎就是一隻黃金倉鼠。【其他相關介紹一】【其他相關介紹二】【其他相關介紹三】
台灣高山田鼠 ( Formosan mountain field vole,キクチハタネズミ ) ,學名Microtus kikuchii,俗稱菊池氏煙鼠。【其他相關介紹一】【其他相關介紹二】【其他相關介紹三】
鼠科 ( Muridae,ネズミ科 ) ,分五個亞科、150個屬和約730個種,是哺乳動物中最大的一科,包括家鼠、旅鼠、田鼠、草原兔尾鼠等之許多常見動物,原產于亞洲、歐洲、非洲、澳洲等廣大地區,現在則已遍佈地球每個角落。其他相關介紹一】【其他相關介紹二】【其他相關介紹三】
長爪沙鼠 ( Mongolian Gerbil or Mongolian Jird,スナネズミ ) ,學名Meriones unguiculatus。沙鼠中的一類,常被人們當成寵物飼養。這類生物分佈於北非到蒙古之間。【其他相關介紹 1】【其他相關介紹 2】
小家鼠 ( House Mouse,ハツカネズミ ) ,學名Mus musculus。也稱為家鼠、小鼠或老鼠。【其他相關介紹 1】【其他相關介紹 2】【其他相關介紹 3】
黑鼠 ( Black Rat,クマネズミ ) ,學名Rattus rattus。又稱玄鼠、亞洲黑鼠、家鼠、黑家鼠或大鼠。是大家鼠屬(Rattus)中的一種,原產於熱帶亞洲,不過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散佈到西亞,到了6世紀時,已經進入歐洲。主要生活於較溫暖的地帶,雜食性。【其他相關介紹 1】【其他相關介紹 2】
溝鼠 ( Brown Rat,ドブネズミ ) ,學名Rattus norvegicus。或稱褐鼠、大鼠、挪威鼠、大家鼠、白尾弔、糞鼠,是有名及常見的老鼠之一,也是之中最大的物種。【其他相關介紹 1】【其他相關介紹 2】【其他相關介紹 3】
== 食蟲目 モグラ目 Insectivora == 【分類表】【相關網頁介紹】【相關介紹 】
此目一共有是真獸類最原始的成員。食蟲目動物在中生代上白堊紀地層中就已出現,通常認為食肉目、翼手目、嚙齒目都是由早期的食蟲目分化出來的。基本就是鼩鼱類、鼴類和刺蝟類。
全世界的種類約有423種 ( Hutter, 1993 ),為哺乳動物中的第三大目,僅次於囓齒目 ( 約 2,000種 ) 及翼手目 ( 約 1,000種 )。
蝟科 -- ( Erinaceinae) ,即刺蝟類。刺蝟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有短而密的刺,遇敵害時能將身體卷曲成球狀,將刺朝外,保護自己,剛出生時刺軟眼盲。刺蝟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現有四屬。【蝟亞科分類表】
歐洲刺蝟 ( Hedgehog,ヨーロッパハリネズミ ) ,學名Erinaceus europaeus,蝟屬( Erinaceus )。廣泛分佈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佈很廣,這種刺蝟冬季冬眠。【其他相關介紹 一】【其他相關介紹 二】
鼩鼱科 -- ( Soricidae ) ,又稱尖鼠科。
錢鼠 ( 臭鼩、家鼩、香鼩,House shrew,ヨジャコウネズミ ) ,學名Suncus murinus Soricidae。【其他相關介紹 一】【其他相關介紹 二】
鼴科 -- ( Talpidae ) ,大多為穴居的食蟲目動物,體形結構適於地下生活,但也有部分的成員為水棲動物。【鼴科分類表】
臺灣鼴鼠 ( 高砂鼴鼠、穿地鼠,Formosan Blind Mole,ヨーロッパハリネズミ ) ,學名Mogera insularis。體灰黑色,腮與胸黃褐色,吻長而圖出呈圓筒狀,外耳殼退化,眼小,尾短,前肢強壯善掘洞、眼退化。【其他相關介紹 一】【其他相關介紹 二】【其他相關介紹 三】
- Jul 02 Wed 2008 07:14
[ 童軍專科章 ] 獸類(下) 之 有齒之齒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