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一下,標題好像跟童軍扯不上什麼關係,但事實上,一個童軍團,特別是社區童軍團,要經營成功,這兩種的觀念及運用一定得了解.

而會想補上這篇,是因為有人對我之前所寫的文章,開始有了些迴響.不過因為我都是強制用匿名回應的方式,所以大家看不到.而大概在回兩篇之後,覺得乾脆把這樣的想法完整表達出來,再讓大家去想想,怎麼樣去思考自己團的未來~~

了解職業運動,例如美國職棒大聯盟,就會了解什麼叫做農場系統.像王建民現在能再洋基球場上威風八面,其實是經過多年的小聯盟歷練而來的.社區團也是如此,越高階段的行義羅浮,其實都是比一般高中行義及大學羅浮,多經歷了其他童軍的階段.所以社區團的行義羅浮,一般認為整體水準比學校團高,主因都是其歷練都比較多.而這邊所謂的歷練,主要是針對正式活動的服務及訓練為主,要不然拿參加團慶這樣的經驗來相比,社區團一般都很難比得上高中團的行蘭.

 


而如果這個團的階段越多(幼童到羅浮),伙伴在團內的團齡越久(3年以上),其相對能力都會比較強(正常情況下).像以往的快樂團,有很多行蘭伙伴,其在營隊服務時,在技能及工作態度方面,有很多大學羅浮就比不上了.而到了羅浮階段,甚至都具備了所謂預備服務員的能力,差別祇在需要有人引導及建立觀念而已.這樣一條鞭的養成及升團方式,就跟小聯盟的球員升大聯盟一樣,都是準備好的才有能力出頭.所以越後階段的羅浮,就很有那種精英的感覺~~

可是,也因為太純血了,會有很多問題產生.很多本來團內的弊病,會在習慣下而忘了是要去改的.例如開會集合遲到,因為大家都太熟,所以有時唸一唸就算了.但長久下來,就會發現這個團的伙伴就有習慣性的遲到.反正八點的活動大概都會拖到八點半,所以大家就該會習慣八點半到才是正常的.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例如像對於事情的處理態度,對於團員的訓練帶領手法,都因為長久在一起,而失去了那種求心求變的態度.因為以前就是如此,現在也習慣如此,為何要變??以前男女就是合在一起活動,為何現在要變??孰不知以往都是純走童軍路線,現在引進了女童軍的訓練方式,結果是換湯不換藥.在批評有些團是用青蛙裝跳[阿K拉我願盡力之時],自己的帶領手法又何嘗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等到整團行為思考模式都完全趨近之時,這個團大概也失去了對環境的適應力.生命就是要有多元性的變異,才有辦法延續下去的~~

至於漁場觀念,就是補救農場經營缺失的一種方式.如果自己的羅浮群都只收進自己行蘭升團的伙伴,那麼萬一這一年行蘭的招收成績不好,或是三年的培養過程欠佳,造成這一年完全沒有新的行義蘭姐升團時,這樣的空窗期如何彌補??以往的快樂團,就是常常有這樣的狀況,羅浮群的人常常哎怨沒有行蘭伙伴升團.但沒人不會自己去找嗎??每年都花心思訓練各位有能力去參與服務,就沒辦法認識其他團的成員嗎??這些人不去接觸遊說,又有幾個會有那種強烈的想法說他以後非進本團不可呢??這不適用願者上鉤的態度,一味的老大心態認為自己團很強,別人一定巴不得想盡我們團的錯誤想法,才是招收一年後,一樣會掛零的緣故~~

以行義蘭姐來說,除了伙伴自己國中曾經參與的母團,其畢業學弟妹可以找外,參與各項活動而認識的其他伙伴,都是可以去考慮的.而在找人方面,別太以實力來看待.認為自己的學弟妹不夠好,就不想找的一堆.要知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是在幫忙伙伴有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挑精英來抓對廝殺.而如果說找進來的還都是正興,新興這些國中畢業的伙伴,那是不是又成了另一種純血的方式.萬一這些團沒落了,是不事也就沒人可找了??

然而行蘭方面的問題還算小,一般比較大的問題都是在羅資.主要是行蘭成員雖然分布各校.但至少都是在同縣市地,羅資就會分配全台了.此時責任就更在服務員的處理方式上了.因為羅資勢必會比行蘭更純血,而真正長久觀察及運作團事務的,都是在服務員身上.這個團要走哪個方向,需要有哪些不同特性的伙伴加入,都是服務員要去掌握的.如果成員來源一直無法對外擴展,那很需要外來事務刺激的羅資伙伴,就很容易陷入思考的死胡同裡~~

所以以現在高雄地區成立社區團的方式,以及服務員的帶領方式來說,再過幾年將會遇到很大的瓶頸.海洋心的行蘭就只收陽明出身的,逐風就只看到五福畢業的,進入另一種童軍封建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