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原曲已經介紹過,所以在想有沒有比較有趣的副標題,來讓往後編入這系列的歌曲有個好的開頭...。就如在在我夢中回到極偉園 ( In My Dreams I'm Going Back to Gilwell ,夢はかよう )」所寫的,音樂本來就是口耳相傳的,文字與音符都無法完整替代聲音,更別說好的音樂素養與音感了。世界上很多知名且流傳已久的名曲,都是有好幾種版本的,有些甚至聽不太出來是源自同首,只能從片段旋律與音符排列中找出端倪,不只是童軍在傳唱部分會出現問題而已,只要是音樂,如果沒辦法完整複製聲音,並且毫不失真的傳播,就是會有變調的情況...。

 

 

 

原曲部分請參照說哈囉 (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 ),稍微複習一下原來的內容,才發現原來這首Молодежная 早就列入其中,只是沒特別說明而已。目前這首歌的來源有不少說明,比較讓大家相信的版本是,這首是源自菲律賓的西班牙歌曲,經由美國教會的傳播,而成了世界各國所熟知的歌曲。所以這個版本就牽涉到三個國家,西班牙(曾經殖民菲律賓300多年)、菲律賓(日本戰國時代,所謂的南蠻之地)與美國(美西戰爭後,取代西班牙)。後來日本在二戰時又占領菲律賓,於是這首歌又輾轉流傳到日本,而台灣這邊比較熟悉的旋律,主要是從日本那邊而來。

 

 

 

Молодежная版本跟我們熟悉的旋律有不少差距,這部分其實可以推測,原曲可能在美國殖民菲律賓(1898年)之前,就已經隨著西班牙艦隊,往世界各國散佈。就跟生物學新種產生的過程一樣,時間與地理的區隔,足以讓原本同樣旋律的歌曲,慢慢演變成聽起來很明顯不同的兩首歌。而「ヴォルガ・ヴォルガ Volga-Volga/Волга-Волга」這部1941年的俄國電影,很明顯比前述的歷史事件晚,於是起源於俄國的說法就不存在,僅能說明這首歌在俄國流傳的時間也蠻久的,久到根本聽不出來跟說哈囉 (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 )」有關係。

 

 

 

 

 

 

最後分享世界各國的說哈囉,大家應該都可以聽出來,雖然是同首歌,但旋律都多少有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