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軍月刊中,個人已經發表了三篇文章,依序是「談童軍拜火歌曲與儀式的由來」、 「劉元孝老師所作童軍歌曲之追溯」 與「方純青先生所作童軍歌曲之追溯」,除了第一篇是談有關拜火動作與相關歌曲外,另兩篇都是談早期國內童軍歌曲的來源。初期建立童軍歌曲資料的前輩除了劉元孝、方純青這兩位之外,還有張忠仁、張效良與胡立人等三人,是中國童子軍剛來台灣發展時,童軍歌曲主要的創作與引進者。這五位所建立的童軍歌曲資料庫,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型,第一類型是詞曲完全自己創作,第二類型是引進當時外國常用的童軍歌曲。詞曲自己創作的類型就不用多做解釋了,這些歌曲基本上就是很純,為童軍而做的歌曲;第二類型則有原封不動,照原歌詞來唱的,以及所謂的翻唱,也就是拿外國曲子填上中文歌詞的。

 

 

 

在第二類型中,除了原文與自己填詞外,還可以依來源來分類。主要可以分成五大類,分別是(一)純童軍歌曲:也就是為童軍作所歌曲,最典型的就是小隊峇、回到夢中的極偉園與評我的榮譽。(二)各國童謠:在劉元孝老師所編的「唱與跳」歌本中,這類歌曲占了絕大部分。童謠,本來是要教小朋友的歌曲,基本上就會帶有動作,也就是所謂Action Song。(三)各國民謠:同樣收錄不少歌曲在唱與跳歌本中,但很多變成中文後,自動降格為兒歌之類的歌曲。

 

早期引進的歌曲主要是前三類,然後隨著交流的越來越頻繁,慢慢的後面兩類也開始增加,(四)當代流行歌曲:這部分主要是電影歌曲,例如謝飯歌,就是迪士尼動畫歌曲「Johnny Appleseed Grace」;殺雞歌也是,「Epo e tai tai e」本是紐西蘭的流行歌曲;玲個玲個魯,則是美國電視節目的主題歌「Skidamarink」。

 

至於最後一個分類,也就是(五)宗教歌曲,則是接下來我們主要要談的部分,但今天就先寫到這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