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妹連續兩天出門參加300k的活動,於是我就得幫忙負責他剩下兩天收納夾的收集工作,不是抱怨不給錢,而是要買的東西太多,兩隻手都拿不完。
這兩天主要針對快樂團最早期的活動內容,今天有現在最早的活動影像--76年末的小隊露營,與79年中山大學羅浮群團慶,以及阿嬅姐澳洲餞行餐會等,另外就是剩下81年行義蘭姐聯合入團訓練的部分。
快樂童軍團成員以三年為一代來粗分,上面那一張中山羅浮團慶的內容,人物一二代都有,都是由行義蘭姐參加起,也大概以羅浮與行蘭作隔代區分。大頭我約是第六年參加快樂團,算是二代末期的,然後也是從羅浮階段才加入快樂團的首批成員之一,後來像美環、玉女、碧香、健合這些人都是羅浮階段才加入,但他們都比我晚就是。
這些羅浮階段才加入的,原先也都是各校的行義蘭姐,如此一來加入快樂團後才有辦法延續比較有的童軍生命,基本上羅浮階段才接觸的,進快樂團後是很容易就消失的,因為差不多這個時候開始,羅浮行蘭這邊,就逐漸失去訓練新進伙伴的能力,特別是初學者。所以後期行蘭的主要來源也是從各校童軍吸納,雖然仍有行蘭階段才接觸童軍的,但除非本身是團內老伙伴的弟妹身分進入,要不然也頂多兩年,可以說都沒辦法進入羅浮階段。
這是後期社區團發展會出現的狀況,會出現排他性,因為大部分伙伴不是一路升上來,就是已經有基本童軍基礎才加入,所以大部分時候都不會安排訓練與引導課程。在入團後沒有特別訓練課程,與安排專屬帶領人員之下,很多時候這些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學些什麼,然後有基礎的人雖然可以自學上去,不過因為也沒有被學長姐帶領過的感覺,自然也不知道要如何帶所謂的學弟妹,說更白點,就是傳承上出了問題。
所以像大頭這樣參加很久的,後半段還是得親自下去帶領伙伴,因為左看右看都沒人會帶,一直處於所謂帶徒弟的階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