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習慣寫開闔橋,不過既然設計者命名開合橋,就尊重原作。這座橋是拉麵所設計的,外型參考倫敦塔橋,整個結構上可以說是兩座起重橋所連結而成。除了指導員約秩、靖婷、慶餘外,各小組還有輔導員亞竹、馥毓、宜倫、長治來帶領各團行蘭與男女童軍分工完成。雖然最後成果,真的有點要垮下來的感覺 ( 主體結構歪斜 ),但在時間限制與執行成員能力上,算是超過預期目標的。能搭出接近完美的工程,自然要努力的目標,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伙伴從這樣的搭建過程中,去體驗如何執行一項工程計畫,學習實務技巧,然後從團隊合作中,培養領導能力,以及有關繩結與工程的正確觀念。
因為整個工程是各組中最後才豎立起來的,差點就來不及完成。而這工程一旦豎立起來,就沒辦法在倒下去做細部調整,這不只是時間尚不允許而已,有些要改,大概要整組拆掉才有辦法。因為本身也只在有空時過去拍照,稍微了解一下整體構造,很多細節都不了解,所以大概也只能從圖片外型來做說明而已。
從側面看,是可以明顯看出其中一邊結構已經斜傾,另一邊則比較沒有那樣的感覺。這部份是作模型時所沒辦法預先就瞭解的,惟有正式搭建過,才知道問題會出在哪裡,而需要修正的時間,可能還比原先搭建的時間長,畢竟很多時候是需要嘗試錯誤才辦法了解。
由高處往下看,是更能看出整個結構複雜。這只是趁搬運器材到五樓,或最後巡視所使用的教室是否收拾完畢,然後拆掉指示牌時,才抽空拍照的,並沒有很仔細的找最佳位置來做全面性的外型拍攝工作,而且另一棟樓也只有睡覺時使用而已,早上即使早起,工程也還沒架起,無法從另一邊做拍攝。
雖然製作過程中,希望都是由伙伴來操作,但難度高或危險度高的地方,都還是由工程組的羅浮或教務組的服務員親自上陣。整個工程高度可達550cm以上,並不是隨便一個人都有辦法上去處理的,像大頭這樣有懼高症的,是根本沒辦法執行這樣的工作。
搭建過程中,都一直在測試結構強度是否能夠承受負載,畢竟這不是拿來觀看的營門或精神堡壘而已,而是真的能使用的斥候工程。雖然在使用條件上不太符合斥候工程的定義 ( 兩面開合方式,不符合斥候要件 ),不過整體結構上是由兩個起重橋所結合而成,還是屬斥候工程。
搭建過這項工程的伙伴,雖然是有辦法參照手冊上的工程計畫書,也寫出自己一份開合橋的工程計畫書,但大概沒那麼容易寫,很多部分還是原先設計者才知道問題在哪,需要怎麼修改會比較好。所以比較建議的方式,是寫好後拿給原設計者看,讓他幫忙先指點一二,會比較容易通過高級工程計畫書這部份的考驗項目。
搭建說明
翻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