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over guideline自選5個主題發表感言,每個主題至少200字。

 

在羅木基時也有這方面的作業,當時是以小隊方式進行,且指定各小隊的主題,那時我們所分配到的是象徵架構與羅浮童軍,然後還沒有中文翻譯版。所以那時在討論前,還得先翻譯,再來討論要怎樣發表,現在回頭看討論區的內容,忽然發現其他小隊都沒什麼討論變成我門小隊討論最踴躍。

 

Rover guideline 中文名稱為羅浮童軍領導方案,分成三部分十個章節,接下來的作業就是針對這十個章節,自選五個,發表自己的看法。而這十個章節分別是一、羅浮階段的目的與目標,二、羅浮階段是怎樣的人:青年人的特徵與需求、規律與諾言,四、從作中學,五、小隊制度,六、象徵架構,七、大自然,八、教育目標與個人進展,九、成年人的支持、羅浮童軍階段的活動。三部分則為,為何做如何做怎麼做

 

九、成年人的支持

最近在活動中遇到一些狀況,有些感觸目前在國內童軍活動中,有些人還是將羅浮與服務員的階段分得很開,有當羅浮是苦力的感覺,明明可以一起做一起討論的,卻要分開來做。而這也是國內服務員對於羅浮童軍最常見的狀況,說白話點,就是認為羅浮還是小朋友,沒有能力跟大人們平起平坐,一起討論。這樣的觀念也會不知不覺中對羅浮們產生影響,有些羅浮伙伴就會認為年紀才小他幾歲的童軍甚至行義是小朋友、小屁孩,基本想法上已經輕蔑了,更不用說在指導上所表現的態度。

 

在羅浮群中,服務員不該是高高在上,只等著人來問可不可以的對象,而是只要體力與能力許可,就要適時的在她們身邊,看著她們活動狀況的人。成年人的支持,並不只有資源與權力分享而已,而每個年齡階段,亦會有不同的支持方式,年輕時,是可以跟他們一起做事,從中觀察每個人的特性再適時給予意見的;年長一些,再視體力狀況,來調整所站的位置,但應該還是該羅浮同一陣線,同一階層。

 

羅浮群中的服務員之對於羅浮,應該是伙伴是朋友的關係,不要是傳統社會中的前輩甚至是長輩,而以過來人的態度去檢視每件事,反而失去讓羅浮體驗與思考的機會。

 

十、羅浮童軍階段的活動

四個類型的活動分別是一、積極的旅行與跨文化經驗。二、在荒野中冒險。三、社區服務。四、社會和經濟一體化。以上四項在原本羅浮的12領域中就有涉及,分別是國際視野、拓荒活動、服務活動職前訓練,是更明確說明重點部份。

 

在羅浮階段,應該走出原來的世界,可以先從認識自己的土地開始,然後往外發展,去四處旅行,體驗不一樣的世界與文化。童軍運動不要躲在自己的小圈圈裡頭,做自己才會懂的活動,而是進入更廣大的世界,去積極體驗不一樣的事物與經驗。

 

要有冒險精神,從事各種戶外活動,童軍的特色就是在戶外活動,而羅浮童軍更該具備挑戰的精神,去從事各類冒險。接觸大自然,然後從中體會人類的渺小,才能更珍惜各類生物與自然環境。

 

服務活動也要走進社區,不再是單純在營隊中服務自己的伙伴而已,而是更關心這個社會,提供一己之力,去從事服務工作。除了服務以外,也是更加關心社會中的各類事物。

 

最後就是進入社會的準備,把握各樣機會去體驗,學習如何管理與被管理,從服務中學習待人的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

 

八、教育目標與個人發展

童軍運動的宗旨之一,就是培養年輕人成為一個健全的公民,對於羅浮來說,範圍更廣,希望羅浮能夠自主生活並負責,能夠主動關心別人,能有所承諾及理想性。


童軍活動是體制外教育的一種,用野外活動與各類方式,去讓年輕人從中學習體會成長,然後養成健全的人格,然後在團體訓練中,也著重對個體的發展。

 

而從過去訓練培養出來的例子中,是可以發現從童軍活動出身的年輕人,在社會上是有更佳的適應力,態度會比較積極,學習能力也比較佳。因為我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就常常讓他們體驗與思考,然後去面對各種狀況,學習自己處理。所以當他們進入社會各種領域時,自然就比別人有更多生活經驗,更容易融入團體之中。

 
arrow
arrow

    快樂的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